长期亏损的生鲜电商,似乎看到了一丝盈利的曙光。日前,叮咚买菜发布2022年二季度财报,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060万元,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给处于“逆境”中的生鲜电商玩家带来一些信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生鲜电商已发展出多种运营模式。然而,无论哪种模式,互联网惯用的“烧钱抢规模”策略放到生鲜电商赛道却一再失灵;同时,生鲜电商在一级市场的融资热度亦逐步下降。随着本次叮咚买菜阶段性盈利,关于生鲜电商盈利能力的讨论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叮咚买菜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
8月11日晚,在美股上市的叮咚买菜发布了2022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叮咚买菜二季度总营收为66.3亿元,同比增长42.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060万元,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17.28亿元。
从叮咚买菜的财报来看,其主要收入来源为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其中,产品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6.03亿元上涨至65.54亿元,增幅高达42.4%。收入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客单价出现明显提升。服务收入为0.8亿元,同比增长88.1%,主要受叮咚会员计划订阅用户数增长推动。
在营收上涨的同时,叮咚买菜的成本费用仅略有变动。财报显示,二季度其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66.35亿元,同比略增0.8%。在其他部分成本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的情况下,只有销售成本和产品开发费用有所上涨。叮咚买菜在财报中表示,履约费用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平均客单价提高和一线劳动效率提高。
对于二季度叮咚买菜的首次阶段性盈利,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坦言,公司二季度出现盈利部分归因于疫情防控期间客户购买行为的转变。展望三季度,可能会略微亏损。
与叮咚买菜阶段性盈利形成对比的是,在几周之前,作为“中国生鲜第一股”的每日优鲜陷入舆论风波:因对前置仓业务进行调整,其配送时间由原本的“最快30分钟达”变更为“最快次日送达”;因无法正常经营引发大量消费者投诉;公司股价在美股市场大幅跳水……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于2014年成立,成立之初便提出“半小时送达”“不买隔夜菜”的口号,吸引了不少用户,是国内率先提供极速达冷链配送服务的生鲜O2O电商平台。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市消协”)官网显示,针对近日“每日优鲜”无法正常经营引发大量消费者投诉的情况,8月4日下午,市消协约谈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会上,市消协通报了96315热线登记消费者投诉的情况,并对企业现状和投诉处理情况进行了询问。
前置仓模式受质疑
如果说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在经营模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那便是“前置仓模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