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红海竞争格局下,不要说客单价难以提升,补贴反而成了越来越重的累赘。生鲜本身毛利就低,而前置仓模式受制于库存面积、采购量等限制,选品种类较少,且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导致毛利水平更低。
此外,“最后一公里”的终端配送成本导致了较高的履约费用。此消彼长之下,公司的毛利率自然也就难以保证。
雪上加霜的是,凭借着门店的优势,生鲜巨头盒马鲜生无需前置仓就能够轻松实现“3公里30分钟送达”,前置仓的优势瞬间变得荡然无存。
单纯的前置仓门店并不具备引流效果,获取客户投入的广告营销与优惠补贴则会产生较高的销售和营销费用。
也就是说,当初以前置仓融资的故事已经难以续写了。
连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也不得不承认,“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
进退维谷,这是一个问题
盈利成为了始终悬在各家生鲜电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减少乃至摆脱亏损,各家都纷纷展开了自救。
方法一:由攻转守,断臂求生
认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情愿的。但是为了生存,商家就不得不选择“要里子,不要面子”。
除了“撤城”退守的每日优鲜,以退为进成为了生鲜电商们的共同策略,不过,与其说是认怂,不如说是理智派的战略调整。
今年4月以来,盒马邻里暂停了包括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在内的业务;今年5月以来,盒马开启了新一轮裁员,同时盒马并非整体比例裁员,而是对具体业务部门和岗位进行了优化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叮咚买菜也于近日陆续在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清远、江门,河北唐山、廊坊,以及天津等地发布了“停止服务公告”,对相应站点进行了关停。对此,叮咚买菜也回应称是裁掉亏损严重的门店。
生鲜电商的瘦身,是为了守住盈利的城市版图。如果退一步能海阔天空,多退几步,或许也无妨。
方法二:围魏救赵,变换战场
除了退守,生鲜电商的第二条路是另辟蹊径。
以盒马为例,在定下2022年全面盈利的目标后,盒马加快了多种业态的尝试节奏。
截至5月31日,盒马已在全国开出40多家盒马奥莱店。
相较于盒马旗下的主力业态盒马鲜生,盒马生鲜奥莱的商品要便宜得多,价格基本都是正价的5折,甚至有门店限时“青菜全场一元”,很多肉类产品也是以接近5折的价格出售。盒马布局下沉和低价市场的心思昭然若揭。
每日优鲜则将目标瞄准了智慧菜场。
从2020年下半年起,每日优鲜开始大举拓展智慧菜场业务。数据显示,每日优鲜智慧菜场目前已扩展至20个城市。每日优鲜是整包改造,从场地、软硬件,到SaaS工具、供应链,线上线下全部介入,相当于是自己下场运营,对菜市场的改造更加彻底。
目前,智慧菜场已经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其收入主要来自向个体商户收取的租金、SaaS产品年费、按照商户电商业务GMV(商品交易总额)收取佣金这三个方面。这一转型相比起之前单一的经营模式来看,增加了更多元的盈利机会。
然而,问题又来了。
相较于盒马这样的生鲜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商,智慧菜场又有什么优势呢?就目前来看,对消费者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个消费者选择逛盒马或是逛智慧菜场,比拼的还是产品质量、商品性价比、配送效率这些生鲜电商原有的竞争力。这就是尴尬所在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最后如果收获的是一个模仿他人但无法超越的业态,那么其存在的价值又有多少呢?
不仅如此,其他生鲜电商们也同样布局了菜场业务:美团已经在孵化菜市场项目“菜大全”,通过平台加盟模式,整合菜市场中摊贩们的菜品,再以独立品牌的形象,入驻到外卖平台上,真正做到了把外卖门店开进菜市场。
此外,盒马有了盒马菜市;京东也已加入了菜场改造工程。掐指一算,每日优鲜又有多少胜算呢?
结语
脱离阿里、开始自负盈亏的盒马寻求着上市找钱;刚刚在上海区域实现整体盈利的叮咚买菜还在力争在年底前实现全国接近盈利。
生鲜电商,这个被赋予了无数消费者期待和创始人梦想的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开枝散叶。但可惜的是,行业的发展看似蓬勃,却并不健康。补贴带来的增长始终无法化作利润,外强中干的巨头们还在盈亏平衡的水面上苦苦挣扎。
谁能率先上岸呢?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考拉是只鹿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每日优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