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快手
身为带有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概念的上市公司,快手本季度的表现被市场关注的重点是:直播电商在疫情中的抗风险能力如何?
2022Q1,快手其他业务(主要就是电商)收入18.73亿,同比增长54.6%,电商GMV1750.75亿,同比增长47.7%。在快手三个业务中,其他服务占比最低,增长表现却最佳。
在疫情持续反复的Q1,快手电商有如此增长,显著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了直播电商强大的生命力,令市场小有惊喜。
我们认为,快手作为短视频平台,近6亿月活用户,超过3亿日活用户,和128分钟/天的用户使用时长,如此稳定的流量是快手电商发展的基础盘。疫情的封锁,对“杀时间”的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变现影响不大,甚至是利好。
其次,快手电商以产业带品牌、白牌、低价商品为主,在经济消费低迷期有一定抗风险能力,这是快手直播电商在疫情之下保持相对稳健的原因之一。但是,长期来看我们更看好消费升级,因此,快手还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趋势。
0 2
疫情下的餐饮外卖、酒旅平台:韧性强大,新业务收缩保平安
餐饮外卖、吃喝玩乐综合主要就要看美团,携程本季度的财报尚未公布。
2022Q1,美团的活跃用户增长放缓,活跃用户6.93亿人,同比增长21.7%,环比仅增240万。 美团本季度整体业绩增长,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本季度美团实现营收为462.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餐饮外卖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17.4%;到店、酒店及旅游收入76.2亿元,同比增加15.8%;新业务及其他144.9亿元,同比增长47%。
美团并没有披露餐饮外卖的交易额。仅披露餐饮外卖的交易单数为33.6亿单,同比增长15.8%。交易额为交易单数和客单价的乘积。去年Q1季度的客单价为49.2元。按照过去三年Q1季度客单价的平均增速4%来估算,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额约为1721亿元,同比增长在21%左右。
首先,1~4月,全社会的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尤其是4月份,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的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0.8%,其中外卖收入增加了14.8%。
美团外卖收入增长17.4,按照我们估算的21%的交易额增长率,美团核心业务都跑赢了餐饮业的大盘。也就说是,北京上海禁止堂食,餐饮业重创,市场萎缩2成以上。在疫情对线下商业,尤其餐饮、到店业务巨大创伤的背景下,美团还有如此增长,体现出美团对商户、用户的链接强韧、难以动摇,履约能力有持续保证,这是美团的韧性和抗风险性所在。
3月以来,疫情严重,出行受限。一季度国内总旅游人次为8.3亿,同比下降近两成。
疫情直接导致了美团到店及酒旅的营收增长放缓,Q1季度美团这部分收入76.2亿元,同比增加15.8%。财报并未披露酒店间夜量的具体数字,但表示间夜量有个位数百分比的下滑。疫情的影响,和酒店业务的下滑,反映在这部分的佣金变化上,佣金收入为32.6亿元,同比增长8.8%。而广告业务韧性明显,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22.6%。
实际上,子2020年疫情出现到现在,相比老牌酒旅平台携程,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都体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性。
另外,美团的新业务其其他板块亏损收窄。该板块主要包含零售业务(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等)、出行业务(美团单车、美团打车),TOB业务(快驴进货、美团小贷等)、共享充电宝等业务。在外部经营、融资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美团对亏损、短期内看不到盈利前景的某些新业务进行了战略收缩,以期渡过难关。
0 3
疫情过后,哪些公司吃到红利,绝地逆转
我们认为,讨论这个话题,首先要考虑近3年内的大趋势,即流量红利不再,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三大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包括美团、快手,他们的用户增速慢下来,是行业的大势所趋。目前,所有平台的用户增量,都是中国最后一个亿的互联网用户了,这部分人的购买力也相对较弱。购买力强的用户早就都被互联网平台收入囊中了。
疫情是黑天鹅事件,是互联网平台抗风险性,韧性,业务确定性价值的大考和磨刀石。同时,疫情,也是政策对互联网平台,从去年的捆绑,到今年松绑的直接原因。
疫情之中,哪个平台表现更稳定;疫情之后政策对互联网“松绑”,哪个平台能打的牌越多,其后续业绩的增长就有更大想象空间。
我们认为,京东、美团更能吃到疫情利好,后续股价上涨的动力更足。
先说第一家京东,其股价有三大支撑点:
第一,京东本身就是以重资产+世界领先的供应链能力+强大履约能力为护城河的零售公司,如今更重视“根植于实体经济,也将始终聚焦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具备实体经济属性和数字化能力。这是现在政策最欣赏的公司。
疫情过后,各地政府为了拉动经济,会对京东核心品类3C、家电发一些消费券,京东会受益。
实际上,自5月28日10时起,第三批深圳消费券在京东开启发放,并将持续至6月20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京东618已于5月23日晚8时开始预售,5月31日晚8时全面开启。市民领到深圳消费券之后,不仅可以享受满减优惠,部分商品还可以与京东优惠券叠加使用。
第二,京东持续押注“消费升级”,为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疫情过后,这部分人的消费潜力会随之释放。
第三,京东在2022成功实现了权力交接,京东新生力量的代表徐雷正式成为京东集团CEO,管理层的稳定性,让市场没有后顾之忧。
京东在疫情中的表现的韧性,自身零售基因对成本和效率的持续优化,京东业绩的稳健增长。也让市场和用户看到,徐雷为代表的“新京东人”已经稳稳接住了公司,其实力已经被实践所证明。
我们可以看到,在消费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从2021年至今,京东股价下降幅度并不大,股价走势稳健。何况京东2021年底还有大利空:腾讯将京东股票全部派发给腾讯股东。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腾讯此举可能引发市场抛售京东股票。而后续的事实证明,京东没有任何抛售风潮出现,京东完全得到市场的认可。
在此对比一下阿里巴巴。疫情期间,阿里巴巴的股价跌破90美元/股,估值已经到了历史低位,相当于近年来的增长和利润全部不存在。因此,阿里股价现在还是回到了90美元以上。但是,对比京东稳定的管理层,阿里管理层存在不稳定的风险,毕竟曾经被视为逍遥子继承人的蒋凡已经离开核心业务。“接班人危机”,仍然是埋在阿里股价中的“雷”。 第二家公司是美团。
首先,随着线下商业重开,餐饮、外卖等市场复苏,美团业绩必然回暖。
其次,美团也有政策“松绑”利好:2021年美团接到反垄断罚单,因为垄断问题,佣金问题而产生政策风险,股价下跌。如今,这些政策利空彻底出尽。反而,地方政府也会选择美团平台发放餐饮、旅游等消费券。相比携程,美团的酒旅业务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以下的下沉市场,这些地区更有动力拉动旅游消费。
总的来说,京东和美团,这两家公司以重资产,和强大的履约能力构建护城河,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护城河,防御能力极强,用户迁移成本极高。市场看到的是,在宏观经济下行,政策监管收紧,疫情反复的背景下,这两家公司的护城河、壁垒反而走强,显示出了纯粹基于线上业务的互联网平台不具备的抗风险能力。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文/王雨佳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