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过往。
2021年的中国零售业,洗牌与震荡并存:曾经火爆的社区团购领域,裁员、关城、拖欠货款、资金链断裂,取代了激进、扩张等关键词;一些传统的区域零售企业艰难存活,有的倒闭,有的被并购;外资零售亦喜忧参半,有的扩张,有的收缩。
曾经资本眼中的“宠儿”,一个个成为行业发展中的“过客”。
疫情影响的纵深化被指为主因,行业过度竞争成为帮凶。
当然,一切都离不开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本文就梳理2021年零售业“消失”的企业,愿这些“教训”能给予创业者更多的启示。
1
行业竞争激烈,自身造血不足
1、同程生活
7月初,曾经完成8轮融资的同程生活在“烧完”19亿人民币后宣布破产,在当晚的直播中,CEO何鹏宇大倒苦水称,“如果不是遇到巨头,我们的数据比最近上市俩公司好看多了,如果不是那么多竞争,今年年底我们也要上市了。”
然而,企业不堪重负,退出赛道并非一蹴而就。
除了外部大环境的竞争之外,同程生活的战略规划错误、内部运转效率太低、人力物力投入成本大等多方因素,都是拖垮业务的重要要素。
与其他社区团购跑马圈地不同,同程生活从一开始就走了不同的路。
通过先后并购广州千鲜汇,进入华南市场;收购湖南考拉精选;与苏州本地的邻邻壹完成战略联姻,同程生活希望以快速兼并,吃透国内主要优势市场,完成全国的布局。
但是在同程生活“拉帮结派”后,却没有将重点放在精细化运营中,反而依旧将开团数量作为对内部BD员工的考核指标,甚至不考虑复购率。
一味追求开团数量和位置,给运营、物流端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紧接着,在社区团购的拐点初期,同程生活就率先“自曝”,降薪、裁员等消息扑面而来,让效率进一步降低,履约能力也逐渐削弱,直接导致供应链各个层级的满意度降低,“失心”的同程生活陷入了无法停止的恶性循环。
再加上同程生活前期扩张中,线下在仓储冷链等方面投入巨大,以至入不敷出,在大肆烧钱时,并没有新的接盘侠出现。
2、食享会
同是败退,相较于同程生活的轰然倒塌,食享会的隐去,低调得很。
除了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未果消息之外,只有创始人戴山辉在倒闭时只能无奈回应一句:巨头封杀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就把它关掉了。
当同程生活的创始人何鹏宇在直播间痛哭流涕时,食享会的创始人戴山辉却在1月前悄然卸任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直接不体面的“人间蒸发”。
与社区团队第二梯队玩家的说辞一致,统统归结于市场竞争,而食享会这个初代社区团购代表者的暴雷,与前期跑马圈地过快有关。
在2018年末,食享会便已经表示覆盖了全国50多个城市,在疫情期间,在其创始地武汉,食享会曾有过高速发展。据报道,疫情时期,食享会覆盖武汉的2000多个小区,单量也成倍增长。
但在7月,食享会突然游走在出局边缘。
先是被曝出武汉总部人去楼空,其供应商货款尚未结清,员工工资也被拖欠。与此同时,食享会的小程序和官网均已无法打开,联合创始人相继离职,管理层震荡。
至于食享会为何走到今天这步,戴山辉早已看的透彻。
他曾称,这个行业从来不是靠模式取胜,模式大家一学就会,被学走也很快,其实都差不多。差异之处在于,对各方面细节的控制管理。生鲜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它不是一个技术,也不是技术驱动,专利驱动的东西,它的核心是运营驱动。
反观食享会,通过盲目扩大规模、在资本上烧钱的方式进行发展的模式是不健康的,对行业的生态造成杀伤力,最终没有等来资本为其续命。
因为,资本只是锦上添花,从来都不雪中送炭。
3、呆萝卜
疫情常态化的环境下,呆萝卜迎来了复苏的契机,但却再一次倒在黑夜中。
10月20日晚间,呆萝卜在APP发布停运公告称,公司自今年1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因最终未能引入重整投资人,将停止一切业务。
在停业公告中,呆萝卜方面提到,公司于2020年1月23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历经近21个月的时间试图扭亏为盈、重整旗鼓,但依然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导致经营每况愈下、公司难以为继。
如果说呆萝卜上次“斩灭”是因扩张节奏太快,企业自身的组织和运营效率跟不上,那么“重生”之后呆萝卜的姿态明显极为低调,却仍然熬不过这个寒冬。
创始人李阳曾向媒体表示,“呆萝卜的发展规划是今年和明年立足合肥。采取谨慎的经营,在可持续、盈利的前提下,再寻找一个适配模式的增长路径。”
和此前扩张失利不同,呆萝卜的第二次退场,更多是受运营模式拖累,自身的造血能力并不突出所致。
在巨头的围攻之下,同样采取“次日自提”模式的呆萝卜,与社区团购重合度极高。而对比大厂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呆萝卜并不突出。更关键的是,行业仍处于烧钱培养市场和消费习惯的阶段,呆萝卜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巨头的参战也提高了 “入局门槛”,投资方只能捂紧钱袋子,得不到资本的加持,呆萝卜的处境更是尴尬。
最关键的是,对于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而言,呆萝卜这种生鲜自提模式如果没有强大的供应链及履约能力支撑,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甚至连谋求转型的机会都没有。
几乎所有的出局都是由供应商催款,亦或是拖欠员工点燃,其中“倾家荡产、下跪求还债”的新闻不乏少数。或许,在这场“烧钱”大战中,资本是其能否续命的关键,但不应以“克扣”供应商的权益去维持仅剩的尊严,做企业真正的使命是创新,而不是收割。
2
“搅局”掺和风口
1、宝能生鲜
进入2021年,宝能生鲜开始大肆扩张,放出万家门店的豪言,以“疯狂”的速度在全国各地开店,曾出现500家门店一日同开业的“盛况”。
然而没多久,宝能生鲜就因业务亏损严重,深陷裁员、管理混乱泥沼。
宝能生鲜的“翻车”并非失误,无论在行业痛点还是零售链条上的环节都存在不小的漏洞。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