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选择减少前置仓数量,扩张新业务来实现营收。相比于巅峰期的1500多个,当前每日优鲜只剩下625个前置仓。减少前置仓数量后,每日优鲜选择在智慧生鲜和零售云方向发力。
财报显示,在智慧生鲜服务上,每日优鲜已签约了73家菜场,其中52家已经开始运营。在零售云业务侧,每日优鲜已与11家客户达成合作。
相比于每日优鲜的多业务线的稳健策略,叮咚买菜显得更加激进。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在国内37个城市拥有1375个前置仓,覆盖城市数量同比增加了185%。
大肆扩张的同时,叮咚买菜新用户数量环比增长14.7%,月均下单用户数量增长26.5%,达到了1050万人,同比增长120.3%,规模效应初显。
而为了实现毛利率的提升,叮咚买菜上线了诸多高毛利的产品,快手菜、半成品菜和鲜花,成了新的增长极。
经过诸多努力,两位玩家在几个短板上均有布局,但限于时间关系,这些措施至今还没有成效。整个前置仓模式,陷入愁云惨淡当中。始终涨不上来的股价就是鲜明的证据。
每日优鲜破发,股价下跌近六成;叮咚买菜至今还在24美元的发行价附近徘徊。
多年耕耘后,初显生机
事实证明,“卖菜”的生意不好做,人尽皆知,高成本、低毛利的前置仓模式,至今没能在全国跑通。
而随着2020年以来,美团、拼多多、滴滴、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无需仓储的社区团购爆火,给前置仓玩家带来新的压力。
巨头的涌入,持续的亏损,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前置仓或许末日将近!
别急!
据《商业观察家》消息,目前,朴朴超市在福州和厦门市场,已经实现盈利。
这对于惨淡已久的前置仓生鲜电商来说,无疑是一发强心剂。
细致分析两位头部玩家的数据,能发现虽然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仍在亏损当中,但是整体的运营都在转向盈利层面。
叮咚买菜高管余乐在电话会上表示,预计在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将在上海地区达到盈亏平衡,然后推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稳步转正。
这并不是口号,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也说过,叮咚买菜注重的是“长x宽x高”三维发展,其中,“长x宽”考验的是业务的复制能力;而“高”则是指既有城市的渗透率、用户下单频次及GMV贡献。
而叮咚买菜的用户下单频次一直都相当高。平安证券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单用户月均交易订单量维持在3.4笔以上,而其中会员用户的下单频次达到月均7.4次。如此高的复购率远超其他玩家。
受客观条件限制,一个家庭的每天的买菜钱基本固定,很难真正实现客单价的大幅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下单频次的提升,就是真正规模的提升。
另一方面,每日优鲜也在缩小规模的同时,深耕一二线城市,增加用户数量,并且实现用户消费密度的提升。
有了极强的用户黏性之后,接下来就要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了。像京东一样,建立自营品牌和产品,能够帮助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叮咚买菜不断加大自有品牌的建设,来提高毛利率。目前主要自有品牌在相关品类的GMV占比已达到27.0%,同比提升22.6个百分点。长期来看,叮咚买菜自有品牌的占整体GMV的比例将从今年三季度的5.8%提升到30%左右。
每日优鲜也不断加码自有品牌建设,截至三季度末,每日优鲜自有品牌“享安心”已有超200个SKU,销售额同比增长250%。目前 “享安心”鲜肉已占到鲜肉整体销售额的34.87%。
除了自有产品建设外,专注上游供应链,降低交易成本,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直采供应链上,每日优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了近200个“优鲜农场”直采基地,覆盖水果、蔬菜、水产、鲜花等品类。它还有约350个“优鲜工厂”,与肉蛋、快消类供应商展开深度直供合作
而叮咚买菜生鲜产品的源头直采比例也已经提升至79.1%,进一步降低产品,提高毛利率。
此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烧钱模式能够不间断,是因为还有钱可以烧。
得益于良好的融资能力,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的账面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还剩下68.17亿元,按照现在扩张速度,资金还比较宽裕。换句话说,还够烧几个季度。
而实行同股不同权的融资策略的每日优鲜,截止上市前,创始人徐正仍保留着74.1%的投票权,未来还有进一步融资的空间。
从这一点看来,短时间内,两家巨头还不会轻易死去。而在复杂的布局当中之中,前置仓的生机渐渐显露出来。
11月5日,大型全球投行Jefferies Group发布研究报告,给予每日优鲜买入评级。与此同时,11月16日,摩根士丹利维持了叮咚买菜的买入评级,同时上调目标价至33美元。
资本市场逐渐肯定,而宣称第四季度就实现盈利的叮咚买菜,和布局新业务的每日优鲜,在年底的这场大考中,究竟能否实现目标,就让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有趣的是,不断质疑前置仓模式的侯毅,也曾说过“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把这个完善的模式做出来。”
来源:电商头条 文/风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