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的原因可能正在于这个“概念”,或者说追逐概念的人群。无性别服饰的背后,性别与时尚的平等是核心支撑力,它意味着,文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正在重塑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年轻消费者对品牌、消费的认知。
Bosie创始人刘光耀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下一代消费品牌应该有两种出路,一种是效率型,另一种是文化型。前者很稳健,但是缺乏想象力,后者有风险,但是和消费者建立的长期联系存续更久、更牢固。
如此一来,消费便不只是消费,它绑定了一种理念的支持者,一种文化的信仰者,它是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教堂”和“道场”,投资机构喜爱的,正是这能讲几代人的故事。
但是,为何出身互联网的B站也会突然进场?毕竟即使概念新颖且贴近年轻人,它与B站本身的业务版图也几乎风马牛不相及,而B站也并非需要追逐潮流的投资机构。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不是B站特地挑了一家服装公司,而是从B站的投资目标出发,Bosie刚好满足了它的投资需求。如此,B站的总体投资足迹有了更多解释空间。
B站投资,意在年轻人?
如果从表面看,B站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家传统投资机构——投有发展潜力的,而非自己能用的。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B站今年以来共参与35起投资事件,平均每次投资间隔7天左右,最关键的是,B站目前的投资领域,除了二次元和游戏,还涉及理然化妆品、十三余汉服、SEngine鹰集咖啡、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智能科技、中国电信,甚至还在7月底投了做“粉红汉堡”的曾士餐饮。
一直以来,B站都把“破圈”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之一,在投资上,它似乎已经先完成了这一步。
但如果从整体来看,B站依然是一个实用主义投资者。
除了一系列联系紧密的游戏企业,2020年8月31日,B站宣布5.13亿港元投资欢喜传媒,后来双方联合发行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大火;投资极氪是为了抓住汽车风口,汽车现在还没有与内容完美结合;入股中国电信是为了更好把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切看起来都说得通,尤其是曾士餐饮、鹰集咖啡、汐果体育、Bosie等B站投资的线上+线下模式做得好的品牌,都把上海作为了实体店布局重点,恰好B站此前以81亿元通过关联公司拍下了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处商业地块,土地性质包括街巷、商业、办公、租赁和文体用地。
所以,B站短期内或许是为了打造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商业共同体”;长期视角上,投资一是基于自己业务的布局进行补全和延伸,二是持续捕捉Z世代文化的真正风口,并且结合自己文化内容的生产与输出能力,强化自己的定位,创造差异化印象和优势,进一步从小众走向大众,这更要借线上内容和线下品牌、活动等持续释放。
就像刘光耀说的,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教堂”和“道场”在哪里,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做出来。如果自己不擅长做,那就投,然后融合发展,给文化找到实体寄托。
这其实早已超越了投资最朴素的“人有我无故投之”的思想,比如腾讯、字节跳动等今年也纷纷入场餐饮行业,腾讯投资了喜茶、盛香亭新式热卤、和府捞面等,字节跳动也投资了鲨鱼菲特、懒熊火锅、柠季手打柠檬茶等。
巨头显然不是一时兴起想打造个互联网+餐饮标杆,吴晓波曾说,在中国,年轻人永远是消费市场的“蓝筹股”,对待他们潜在的消费选择,既然大企业们有钱,能投,有什么理由不投呢?
结语
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曾经将投资的指导原则总结为:“投资于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于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纵观B站的投资动作,正是对需求判断的体现。
在未来数年里,随着Z世代掌握更多话语权和选择权,在新消费、娱乐等赛道上必然涌现出更多新业态的缔造者和新风潮的制造者,而对手握重金的投资者而言,捕捉这些气息是一件必须要做的难而正确的事。
B站的属性决定了,它将长期扮演“追风少年”的角色,对Bosie的投资和其他品牌一样,还只是一个开始。
来源:美股研究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B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