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当下,转型可能是社区团购赛道的重要话题,各家企业可能都需要做一点调整。
当然,对于头部“赢家”平台来讲,现有的基础模型不会动,要将海量夫妻店(小b商家)融入平台。只是局部可能有些调整。
就目前来讲,《商业观察家》看到了两个调整方向。
一、开社区便利店。
现在的社区团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团点的日商水平很低,团长(夫妻店)能获得的收入很低,进而导致团长的服务积极性不好,以及团长在流失。
《商业观察家》了解到,之前一些平台每日能产生订单的团店数有200多万,前半个多月时则下滑到了一百几十多万。
所以,现在社区团购要重点思考的是,怎么能提升团长收入,提升团长留存与服务积极性。
可选的一个方向就是开社区便利店,研发新型终端渠道来做高社区渗透率,提升团长收入毛利。
表现为两块。
一是“美宜佳”化。
美宜佳目前有2万多家加盟连锁店,连锁终端数规模做得很大。平均每店的日商水平可能在4000多元,不是很高,但比一般个体夫妻店要高一些。
从社区团购过往的发展来看,社区团购对超市有很大的冲击,但对美宜佳的冲击很小。
这就让美宜佳成为了一些社区团购平台的“关注点”。
逻辑可能是:既然美宜佳受到的冲击很小,那做一个“美宜佳”门店出来再嫁接团购业务,对于团长来说,可能就能增收。
由于美宜佳的连锁终端数规模能做得很大,那平台通过“美宜佳”化也能“稳固住”相当一部分团长,把这些团长转化为连锁加盟商。
现在的社区团购模型最早是脱胎于芙蓉兴盛的线上化,其的供应链特点是不稳定的,有啥卖啥,可能今天有这个货,过段时间就没有了,换另一个牌子了。
美宜佳的供应链则是稳定的,能控品控店。相互之间似乎能互补。
包括盒马邻里虽然学的是呆萝卜,但未来也有可能会“美宜佳”化。门店部分现售、部分自提,区别可能是在主打品类,以及品类结构上会有些差别。
从《商业观察家》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剩下的各家社区团购企业好像都有尝试做店,包括美团这样的头部平台,据称至少有2个业务部门在从事与店相关的新业态探索与研究。
但社区团购平台做的连锁店,目前整体来看,好像都表现得一般般,没太看出能为加盟店主带来多少增量收入。可能他们都缺乏连锁运营经验等,或者要从社区团购的不稳定供应链模型切换到稳定供应链的连锁形态,有些难度。
二是,转型纯线下。
像食享会就是这么做的,不做团购了,而专门做连锁社区零食便利店。以零食品类为主打构建连锁便利店体系。
为什么食享会要做这块呢?
基于社区团购业务基础,食享会握有庞大的宝妈团长小b商家队伍,这些团长可以转化为便利店加盟商,招商资源是现成的。
社区便利店则是一个成长性的市场。
食享会做社区零食便利店是与新高桥合作,整合了有便利店运营经验的企业来联合做。
所以,只要赛道有前景,能整合资源。做团长加盟,也可能是一个转型方向。
二、深挖产业链。
做自控供应链,从产业链挖利润也将是社区团购未来的一个方向。
美团就在做生鲜PC加工工厂,覆盖了超30座城。从社区团购的平台模型开始往自控供应链方向尝试。
而切入到生鲜加工环节,就是在吃加工环节利润,不要供应商加工了,自己来加工。
这对于做低毛利的生鲜来讲,有价值。而按这个路数走,未来,部分社区团购平台也可能会走向产地。
但目前来看,还没有规模出现,大多都在“同城端”运营,在做大仓到网格仓到团长端的数字产品化。
深挖供应链这个趋势,在国家加强市场监管以后,表现得更明显了。头部社区团购平台对供应链加大了投入力度,从补贴用户转到了“补贴”供应链。
甚至,有些平台的业务员会对供应商称,可以让供应商定价,平台只抽固定佣金。
来源:商业观察家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