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标品与淘宝、京东、拼多多业务重合,在江浙沪包邮区以及多数一二线城市电商平台也能够做到次日达。这种情况下,社区团购的时效性优势就无法体现。因而,目前来看生鲜品类仍是社区团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多数平台来说,按照商超逻辑以生鲜引流,再用其他品类赚钱仍是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社区团购平台也开始注重商品品质提升,尝试进行品类创新。一位供应商举例说,“有平台已经提出水产产品要用预制盒替代原来的保鲜膜包装,来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商品破损。”
商品品质、购物体验始终是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因而丰富商品品类、提高商品品质进而提升用户体验,也是社区团购平台将用户从“羊毛党”转化为稳定客源的关键所在。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将成为平台主要发力方向。
但就在此过程中,一些社区团购平台发现,他们能够从供应商层面获得的支持十分有限。
比如说一位收到社区团购平台改变预制盒包装要求的供应商表示,“我们没有答应平台更改产品包装,因为他们尝试不成功可以更换别的品类,但对供应商而言就是损失。所以我们仍在观望,希望等产品销售成熟后再跟进。”事实上,这也代表了多数供应商的态度。
这里面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其中客观因素在于,社区团购“今日订、次日取”的以销定采模式,需要供应商当天反应,因此必须有同城点位及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支持。但由于社区团购商品价格过低,导致供应商因为成本压力,无法跨区域设点。
因此社区团购平台只能与当地本身就有仓储物流点位基础的供应商合作。而当前占比最大的供应群体是二批商,致使社区团购多数商品很难做到全国集采或源头采购。社区团购平台也就很难提升采购规模效应,并与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
而主观原因是,社区团购模式实际上是将商品滞销、损耗的压力转嫁给了供应商,由他们承担运营过程中的商品损失。供应商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会留有自保余地。而且,在社区团购的爆品逻辑下,品类更替速度快,需求不稳定,使得多数供应商将社区团购作为补充渠道,因而也很少选择协同进行商品调整。
因此,与供应商摸索新的合作模式,也是一些大型社区团购平台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后期能否长久有序发展。
两大巨头诞生
一系列变化之下,社区团购发展出现转折了吗?
事实上,相较于“一分钱商品”、“无门槛申请团长”等策略,目前的社区团购的发展方式更为健康。毕竟,几乎没有一种业态能够依靠补贴走下去,现阶段社区团购平台踩下无序竞争的刹车,让平台从低价竞争到关注商品、供应链提升更符合正常的行业发展规律。
换言之,补贴活动之外沉淀下来的用户及团长才能真正为社区团购平台带来增量。而目前社区团购平台业绩的下滑更多可以被看作是从非正常状态向正常状态的转变。
“社区团购平台出现了就不会消失,就像生鲜专业店、生鲜前置仓一样,只是看最后剩下来的是哪几家。”一位零售高管评价称。
目前来看,巨头优势显现是社区团购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业内的一个共识是美团优选与多多买菜更具优势。
“兴盛优选每天的单量从最多时候的200单下降到50单,但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单量增长到了120单。整体来看,我的单量还是有增加的。”广西南宁的一位团长说道。
就整体数据来看,当前兴盛优选的单量为1200万单、橙心优选的单量为1000万单。
而美团优选的日单量已经超过2000万单,日均交易总额在1亿元左右。多多买菜的单量为1500万单,日交易额为1.65亿元,已经拉开了与其他平台的距离。
而有消息称,2021年,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将年交易总额目标分别确定为2000亿元和1500亿元,橙心优选和兴盛优选则分别为1000亿元和800亿元。
同时,也有BD提到由于商品定价低、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年轻人下单更多,因而美团优选单量的稳定性要高于其他平台。而以农产品起家的多多买菜,在供应链上的优势也是外界对其发展看好的原因所在。
但是,社区团购究竟适合全国布局,还是区域聚焦,目前未有定论。
看好全国布局者认为,如果社区团购平台解决了供应商深度合作的问题,全国布局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采购规模以及用户基础,未来无论是业绩增长还是资本融资,都有更大优势。
但持反方意见者表示,国内市场差异性极大,很难有平台做到全国覆盖。就像宁波市场以海鲜水产为主,很少吃猪肉,而猪肉又是北方市场的供应大户,这都需要社区团购平台把握其中区别,并找到适合的商品结构及供应商。而且,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有供应商表示,兴盛优选在湖南仍然占据有利位置。包括地方政策、政商关系、当地资源等均是外来平台很难在短期内追平的竞争优势。
由此也能看出,社区团购平台优势与差异正在逐步凸显,行业集中度会得到提高。未来在社区团购业态中,或将由少数几家巨头完成市场收割。类似于便利店行业中全国品牌通过收购区域品牌进驻当地市场的做法也许会在社区团购市场中复制。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文/陈星星、张思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