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高鹄资本发布消息称,叮咚买菜获得7亿美元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参投者几乎都是国内大消费产业赛道的顶级机构。
有媒体称,这是生鲜即时零售赛道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一笔融资。注意限定词——生鲜即时赛道。
如果去掉“即时”两个字,3月30日,十荟团宣布获得7.5亿美元融资;更早的时候,兴盛优选获得腾讯、京东等合计15亿美元融资。
生鲜电商15年,这个赛道几经沉浮,但在疫情助推之下,真正进入到了爆发阶段。伴随着巨头入场、资本加持,叮咚买菜步入了快车道。
01
第一赛道
2005年,易果网成立,垂直生鲜电商开始萌芽;7年后,一家名为“本来生活”的生鲜电商平台凭借着“褚橙进京、京城荔枝大战”迅速走红;2013年,电商巨头阿里、京东开始布局生鲜行业。
但15年来,生鲜电商行业从未像去年一样热闹。
2020年,新冠疫情骤然爆发,从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在“封城令”的影响下,14亿人民开启居家隔离模式,买菜、购物、逛商场……一切线下活动都被按下暂停键。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抢购攻略:“0点抢盒马鲜生,6点多抢叮咚,7点美团买菜,8点每日优鲜,9点永辉……”
往日里这些稀松平常的商品,竟然成了“稀缺品”。
当线下购物活动被迫暂停,人们开始涌入线上,尤其是提供到家服务的叮咚买菜、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因为疫情迅速“走红”。
财经博主格隆在微博上称,一物死,一物生。
生鲜电商平台们迎来了春天。
在这一轮大爆发中,叮咚买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
2020年初,叮咚买菜定下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在北京开出200个前置仓。年底时,叮咚买菜在全国总共开出了400个前置仓,遍布南京、广州、安徽、四川等省市。而在成立前两年,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一共才500多个。
一年时间,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对于扩张,叮咚买菜此前一直秉持谨慎态度。2017年成立后,这家公司两年时间从未离开过大本营上海,即使在2019年的扩张中,也选择在江苏、南京、昆山等长三角地区。
选择慢节奏扩张,既是叮咚的选择,也是前置仓模式的局限。
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存在着天然的“可复制性和规模效应低”。哪怕在一个区域内实现了盈利,但往往又无法平移到另一个区域。所以,前置仓模式在扩张过程中,还必须掌握好节奏。
首先是资金。目前叮咚买菜仍未实现盈利,缺乏造血能力。创始人梁昌霖曾说过,理想状态下,每个前置仓经营一年以上,日订单量达到1000单左右,平均客单量价超65元,可以在刨去履单成本后,可以实现盈利。
但伴随着大扩张,显然无法要求叮咚做到“既要规模,又要盈利”,因此外部资金输血便格外重要。
这一轮7亿美元的融资,为叮咚持续扩张提供了资本弹药。
而除了资本之外,叮咚买菜供应链能力,才是扩张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02
修炼内功
如果说,开城数量是叮咚买菜的面子,那组织管理和供应链能力才是里子。
在这一轮融资中,叮咚买菜所融资金除了新区域拓展之外,还将投入供应链和团队建设。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行伍出身,当过10年兵,转业后创办了妈妈帮、叮咚小区等项目,叮咚买菜是他第三个创业项目。
叮咚买菜成立于2017年,彼时生鲜赛道已经初具规模,马云和张勇出现在金桥盒马鲜生门店,盒马完成了与阿里的“认亲”;另一家前置仓平台每日优鲜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之列。
从成立时间上看,叮咚买菜并不算早,但却迅速成为“后起之秀”。
这和叮咚买菜的组织、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叮咚买菜成立之初,就采取网格仓自营、自建配送团队、配送人员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梁昌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觉得正规军更加有战斗力。”
除此之外,叮咚买菜的供应链能力,也为大扩张提供了保障。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上下游分散,缺乏规模化能力。从上游的种植、养殖、生产,再到末端进行销售,中间包括集采、代理、经销商、各级批发商等漫长的链条。这导致国内生鲜电商渗透率不足10%,而整体电商渗透率已经超过30%。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前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