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在近期陷入了巨大争论中,虽然各自角度不同,但回到基本话题中来,问题多是:社区团购的关键到底是什么?该竞争的核心点又是什么?
见实在旧文重发之余(为什么社区团购这么火?高榕零售投资模型一张图说透大赛道),也约到叮咚买菜副总裁熊卫,深聊这些问题。在他看来,社区团购在资本、技术、业务能力三大方面展开的竞争,都是为了优化B端效率、优化C端效率、优化C端体验三者之一的关键问题。不论是哪一个解决,都有着巨大价值。
而目前,水果、生鲜、食品这三大品类的在线化率不足5%。这是个高频刚需市场,却在线率很低。因此才引来无数创业团队从2018年初开始进入。至今为止,许多团队仍在聚焦这些商品的品质标准化问题、时效性问题。
但这个赛道却难有绝对巨头,就是那种一个赛道一家企业,类似美团、滴滴这样。如兴盛优选、十荟团很大,却仍然有无数新资本、新团队进入和崛起。
熊卫对此认为,这是因为国内农业生产长时间分散,非常依赖于本地市场,也导致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生鲜行业的产业巨头,即便是中粮、永辉这样的大牌,市值和体量也很有限。
这次和熊卫深聊了近三个小时。聊天不仅聚焦于他对社区团购的理解和观察,还深聊到叮咚买菜自身发展的逻辑,及叮咚买菜内部总结的运营模型和方法论。即便精编之后也长达万字。干脆见实将内容一分为二,按不同主题梳理。今天先出第一篇,后续几天关于叮咚的方法论将会全文释放,希望能给关注这一赛道的你带来新启发。如下,Enjoy:
见实:最近几天很多行业群里都在讨论有关社区团购的话题,你个人是怎么理解的?
熊卫:现在社区团购已经发展到了2.0版本,跟之前的有好东西、每日一淘等社区团不太一样。
社区团购2.0基本上是兴盛优选趟出来的模式,其好处是:第一,他改造了传统电商的供应链,使整个流程更短、成本更低。第二,优化了夫妻店的效率,让他们可以去卖很多原本门店里没有的SKU,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流量和用户。
之前的社区团购你可以理解为微商逻辑,比较依赖团长,因为团长代表着流量,起到了带货的作用,所以团长可以拿到30%以上的佣金。从选品和销售方面来看,团长都比较倾向于所谓的大规格高毛利商品。
现在的社群团购更多是平台属性,团长不再需要提供流量,主要任务变成了提供场地、分拣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作用,团长没有那么重要了,商品属于低毛利走量的模式。因为社区团购是统一分发,社区的订单密度越大,单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就越小,成本大概就几毛钱。
所以现在大量资本进入,主要在做两个事情:第一,培养用户习惯,吸引更多用户来自己的平台购买;第二,做小区的订单密度,因为小区密度决定了他们物流成本和效率。
见实:现在整个行业竞争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熊卫: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才刚开始,还属于大资本跑马圈地,小玩家被淘汰的阶段。但还没到始整顿秩序的阶段,也没有开始往上游继续深入,那些更重要的事情还没人去做,例如优化物流和优化生产环节。
见实:这3年行业调整变化,销声匿迹的社区团购平台不少,实际活下来的并不多,背后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熊卫:这个过程中其实有两段逻辑:
第一阶段,社区团购初期的流量是去中心化的,流量非常稀缺,而主要流量都来自团长,这使得很多公司都在拼命从其他公司挖团长。如果团长频繁换平台,导致的问题是整个团长群体信誉的整体下降。
除此以外,团长管理、供应链等环节只要有一件没做好,就会被逐渐淘汰,最后可能就剩下几家公司了。
第二个阶段,兴盛优选的模式跑出来后,巨头进场玩的是烧钱养流量的模式,他们根本不在意团长的那些流量。
举个例子,以前的团长都会选择主卖单价在80元以上的商品,从中抽佣30%红利,很少选择5元的单品,利润太薄。巨头会选择低单价的商品,因为用户的选择成本很低。
甚至,巨头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和小区的覆盖度,会将进价5块钱的标准引流商品(如盒装牛奶)亏5元卖出去,用户肯定愿意买单,但以前那些高毛利的社区团购基本就活不下去了。
见实:现在拼多多、阿里、美团、京东都在抢社区团购赛道,大家看到的机会都是什么样的?跟你们看到的机会一样吗?
熊卫:大家看到的机会应该都是一样,就是生鲜市场高频刚需,但在线率却很低的问题。只是各自的运营思路可能取决于每个公司的基因特点和擅长点。
现在能看到社区团购的扩张速度最快,因为他们的SKU少,还是次日达,运营相对很轻,不存在太多运力和仓储问题。例如,他们谁都没有去建设冷链物流。
他们还是用平台思路去做,而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属于自营思路。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本去跟社区团购那样烧钱竞争。
我们只能去做别人不愿意干,更需要耗费功夫的工作,在农业的生产、物流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未来才可能有生存空间。否则,只要砸钱就能砸出来的方式,我们肯定活不下去。
见实:最近很多认为资本的烧钱模式进入社区团购对老百姓是没有价值的,反而是与民争利,最后可能跟共享单车那样弄得一地鸡毛,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