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达人带货频频翻车 商家不再“人傻钱多”

  早期直播带货作为线上经济的一个衍生品,结合了传统电商、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的优点,以展示效果好、互动性强的特性带动销售,逐渐成为传统电商与线下交易的强力补充。

  然而当商家涌入直播战场,才发现现状不容乐观:主播不合理的折扣要求,天价的头部直播间坑位费,居高不下的退货率,“红人直播带货”这个领域早已筑好了强悍的行业壁垒,只有一些资本雄厚的商家能够跟牌,这些被让有志于借助KOL影响力的商家望洋兴叹。

  “知道直播带货水,想着挤挤水还能剩下点,谁想到全是水。”一位“中招”的商家心酸地表示。

  过高的门槛与远低于效果的预期,这中间的落差,让对直播带货跃跃欲试的商家逐渐回归理性;加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播电视总局对直播带货乱象强势介入,也让业界开始了对直播带货下半场生态的积极探索。

  其中,以品牌为基础、而非以KOL、红人为基础,一间直播间就能承担实体店+网店所有职能的店铺直播模式被业界看好,这或许意味着下一个电商时代将进入“播店时代”。

  达人直播带货的问题在哪?

  达人带货的本质是粉丝经济,核心是把KOL、红人的粉丝发展成为品牌意向用户,甚至直接成为品牌用户。粉丝的消费行为基于对KOL、红人的认同,并不一定是对品牌的认同。这一点类似于明星代言。

  这就不难理解,“主播专属跳楼价折扣”“天价坑位费”的出现难以避免。即使头部主播的坑位费已经突破天际,即使给粉丝的折扣已令人咋舌,即使明知难以通过一场直播填补成本,不少头部商家依然不得不硬着头皮跟风,找达人带货。

  这种挤榜模式仿佛成为了商家间的军备竞争,而盆满钵满的军火商是达人,而非品牌。这种军备竞争是一种零和博弈不说,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也在所难免。

  一是头部主播即使事先预告要播的内容,排期的爆满也让特定商品无法触及精准用户,这与“以播带量”的战术相矛盾。

  二是头部主播为了维持其影响力,必然索要更多的让利,这无疑转嫁到了商家头上。

  三是头部主播的专业性难以保障。战线越拉越长,而主播精力有限,在瓜分到越来越多流量的同时却无法提供匹配的营销质量。以李佳琦之勤尚且翻车,别的KOL出现“虚假宣传”“刷单”“舍弃提成赚坑位费”的操作也是必然。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要商家还想通过KOL带货,以上问题都无法绕过。

  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播电视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对电商直播“头部直播间、头部主播及账号、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带货活动进行重点管理,加强合规性检查”,“设置奖惩退禁办法,提高甄别和打击数据造假的能力,为维护诚信市场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通知截图,明确提出对直播带货灰色区域的规范)

  直播电商终于有宏观的手规制行业乱象,这无疑释放了一批直播战场的入场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信号:直播带货仍将爆发式增长,急需规范赛道。

  据统计,2019年直播电商用户达2.65亿,市场规模达4000亿;预计2020行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其中电商直播的渗透率也将由2019年的4.7%提升至9.8%。(——数据来自申万宏源证券)

  直播带货仍然大有可为,不过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会以与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格局进行,比如品牌的店铺直播。

  “播店”将成为直播电商下半场的主力

  过去,行业认知的店铺直播是传统电商平台的一个补充,其比图文、短视频更直观地展示商品的特性,同时比起店小二等平台客服更能带来即时的互动。

  在KOL带货大红大紫的时代,也许店铺那个直播间悬浮按钮并不惹眼;但一旦KOL被严格监管、赛道释放,整个电商直播生态会发生哪些连锁反应呢?

  前期头部主播们完成了用户行为模式的培养,这些习惯了“直播购物”的用户群体,逐渐会因品牌效应和实际优惠,流入到拥有直播间的店铺里。

  正如直播电商服务商“何李活”提出的“播店”概念。直播带货是对电商人、货、场、策的全面升维,这种升维的最终形态就是一个直播间即店铺,其与线下店、网店是同一维度的渠道概念,不需要依附网店的流量,不是网店的功能补充,而是因直播催生出的新的零售场景——播店,单独承担拉新、销售、品牌营销、粉丝运营、售后等功能。

  播店能够独立带量、而非依附网店存量的属性,从下图可以窥斑见豹:

  (某品牌直播间的后台流量来源图显示其播店的流量多数来自直播频道的“推荐”和“关注”(橙线和蓝线),而不是网店的存量流量。)

  如同品牌从实体店向线上转型,因为直播的普及,播店必定会同网店一样,成为品牌的标配。

  我们发现,播店的爆发还有一个助力:各大平台的布局,也正在向商家直播倾斜。

  一方面是平台即将展开新一轮的抢“商”大战。直播战场的火爆让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与内容平台(如抖音快手)走向了蜜月期。

  从平台优势来说,电商平台的优势是渠道,内容平台的优势是流量;让用户从内容平台通过外链直接跳转到电商平台的店铺,就是这两种平台最常见的合作形式。

  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矛盾:内容平台被电商平台分流,却只收个渠道费,这让内容平台不满;电商平台网购的服务被内容平台涉足,即使能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该用户也在内容平台耗费了大量的浏览时间,这让电商平台不满。

  双方一边在合作,另一边却在进行新的“抢人大战”:做电商的平台吸引产内容的用户进驻(如淘宝内容化战略),做内容的平台开发了自己的店铺(如抖快扶植自建电商)——内容平台和电商平台的需求逐渐走向一致,将来会需要大量这样的用户:是商家,也是内容生产者。

  另一方面就是平台与KOL的矛盾,导致平台的资源更向商家倾斜。

  KOL做大为平台带来了流量,当然也可能搬家,把平台的粉丝资源带走。KOL做大后“拥粉自重”导致议价能力过强,既不利于商家曝光,也不利于平台利润增长。

  尽管各直播平台纷纷为达人、MCN机构搭建了完善的下单、执行、支付全流程的后台,依然不能完全把控商业直播的定价——在平台之外,达人、MCN机构、商家之间有另外的价格体系和支付流程。对此平台最大的威慑仅仅就是一句“如不在平台交易则平台概不为后续纠纷负责”的警告。

  而平台把直播流量向品牌倾斜,才是平台真正打造可持续的、稳健的、从直播带货风口攫取红利的方式。淘宝已经在尝试,其旗下的平台app“淘宝直播”便是在践行“以播代店”。

  无论是平台之间的拼抢,还是流量洗牌的变革,都会帮助商家品牌减少渠道环节、减少中间抽成、提供扶持、给与优惠的利好。

  事实上,网店向播店的转型已经在慢慢发生: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生态研究报告》,淘宝直播的所有场次中,店铺自播的场次占比达到了80%-90%;2020年618淘宝直播中,15个销量过亿的直播间,有9个是商家直播间。艾瑞咨询认为,店铺自播为主、达人直播为辅的组合在交易平台逐渐常态化。

  随着流量红利的消退和用户需求的细分、升级,传统电商运营中的各种流量乘以转化率的简单粗暴的打法逐渐失去作用,获客困难、增长乏力制约着整个传统电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品牌的成长, 而直播赋予了众多新锐品牌一个新的增长引擎——据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玄德在最近的一次发布会上透露:这次双11大概有一百个新品牌,他们50%以上的成交来自于直播间。销售额占据榜单前列的几个品牌,如花西子、SKII、兰蔻等,基本都是自播+达人带货的多点开花模式。

  一旦直播间完成了对传统电商的内容和渠道的全面承载,“播店”就将作为传统店铺的迭代品登上电商舞台。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带货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