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以亚马逊为发展模板,只有一家例外,那就是Wish。
Wish是北美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月活超过1亿,有50万卖家,已于上个月递交IPO招股书,估值超110亿美元。由于采用廉价电商的发展路径,它也被成为“美国版拼多多”。
然而,虽然同样是从下沉市场发家,但Wish恐怕会走向不同的结局。
大洋彼岸的“拼多多”
身处地球另一端的Wish,比中国任何一家公司都更像拼多多。
首先,拼多多和Wish都瞄准了下沉市场,初期都以商品低价作为最大的卖点。
在Wish上,不到1美元的项链、抱枕,不到10美元的运动鞋和外套随处可见,APP界面也相当简洁,只有图片和价格,甚至有些“low”。
不过,这并不影响Wish受美国消费者欢迎。按照美国的标准,有4500万人处于贫困下以下,人均月收入换算成人民币约为3325元。这些重实惠而非品牌和方便的消费者,几乎都是Wish的忠实用户。
其次,拼多多和Wish都采用个性化推荐算法,重视技术的作用。
拼多多一直强调用“货找人”代替“人找货”,而Wish的创始人在2017年的演讲中也发表过类似的论述:
“现在的电子商务有两点缺失,一点是产品设计上的缺失,我指的是人机交互的方式,人们寻找和购买东西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搜索框;另一种是人口统计学的失败,有一些人被主流遗忘了。”
此外,在推广和扩张上,两家平台都采用了社交电商的思路。
我们都知道,拼多多是在拼团玩法的基础上,通过微信的“人传人”来实现裂变式传播的。Wish虽然没有这么简单粗暴,但它也抱上了一条社交“大腿”——Facebook。
Facebook是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形态上类似中国的人人网,主要以兴趣推送的方式投放广告。虽然效率比不上微信,但这已经是美国人最能接受的传播方式了。
更为夸张的是,这两个平台连创始人的经历都十分类似。
Wish的创始人Peter Szulczewiki是技术出身,在雅虎和谷歌当过程序员,与志同道合的同学Danny Zhang共同创立了公司,并由后者担任CTO。
而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从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也来到了谷歌任职。现在拼多多的CEO陈磊是黄峥的大学同学,也是以CTO的身份加入拼多多的。
创始人往往会决定一个公司的基调。拼多多和Wish能如此相像,和这四位“技术狂人”脱不了干系。
同样的开头,不同的故事
尽管拼多多和Wish有着相似的开头,却未必有相同的结局。
拼多多和Wish最大的差别在于商品门类。
Wish销售的商品主要集中在3C电子、兴趣爱好、美妆、家居、汽配等产品中,累计占比超过了70%。而拼多多热卖的商品类别则是零食、个护、农产品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下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