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没想到这句话,被外卖平台通过AI算法来实现了!
这两天,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掀起了广泛的讨论。
文章大意是,外卖平台为了缩短2分钟的配送时间,让外卖骑手奔命送餐,平台算法给出的配送路线不惜逆行,而外卖员为了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系统分配的订单,闯红灯是家常便饭。
一旦遇到暴雨天,订单量暴涨,外卖员接单数量翻倍,却因为超时、差评被罚款,导致收入还没有平时多,还不能请假。与此同时,还有电梯歧视,商场歧视等现象存在。
看完之后,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文章把外卖骑手的工作定义为“下载劳动”,每个骑手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受算法支配的工具人,是一个从平台上下载劳动的送餐机器,这个机器进入工作状态后,尚且不能顾及自身安全,何况交通法规。
这一切,都是因为AI算法在优化配送时间,名义上是为了让顾客可以更快的拿到外卖。
实则不然!
02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道德绑架的问题,只有在极端天气的时候,才会发现平台算法的狡诈之处。
在暴雨的时候,外卖订单量会暴涨,平时最多分配骑手12单,但暴雨天会分配给骑手20多单,冒着大雨送餐,送餐数量又增加一倍,骑手难道不是应该获得更多吗?
但事实并非如此,下雨天平台给骑手更多订单,骑手送不过来,不能按点送到,反而要扣钱,对骑手来说,正常天气也才能送12单,现在恶劣天气,明知道肯定送不过来,为何还要扣钱呢?
有人说,不扣钱,骑手更不会好好送餐了,会迟到更多时间。
问题是,扣的钱去哪里了?
平台用严苛的时间线作为扣钱的标准,导致大多数骑手被扣钱,反而成就了平台的盈利,这不是压榨吗?
我们要从结果来衡量动作的目的,不能从口号去衡量动作的目的,扣钱这个动作的结果是平台赚钱了,付出更多劳动和艰辛的骑手反而挣得不多,还不能在恶劣天气下请假,这是否公平呢?
你可能觉得,请假会导致更多订单无法配送,消费者吃不到外卖,难道就好了吗?
03
那我们就从顾客的角度分析,顾客对外卖的时间需求是无限的,现在提高到28分钟,看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也有人想要15分钟就送到,靠人力可能吗?以前三十分钟送到,顾客也没意见,你不断极限压缩配送时间,导致现在29分钟送到,都算迟到,这真的是在满足顾客需求吗?
为了这两分钟,一个骑手要闯多少红灯?逆行多少路段?超速行驶多久?这都是马路上的隐形杀手啊!
今天你在家点外卖,享受到了外卖的超快速配送,没有啥危险,明天你出门走在马路上,你的家人走在马路上,这风险难道还对你免疫?莫非你点过外卖,是平台的高级会员,算法就会让外卖骑手避开你?
张一鸣说,算法没有价值观,被批的一塌糊涂;现在,算法难道可以公然违反交通法?
顾客的需求当然要满足,但是,要合法的满足,同时也要根据平台的配送能力来满足。
算法给出的不合法配送路径,虽然提高了送餐速度,但一定会祸患无穷。
因为算法把配送时间作为唯一指标不断优化,骑手就会在配送路径中不断舍命狂奔,比算法更提前,当平台算法不断发现骑手的配送速度可以更快的时候,就会对消费者提出更多的承诺——我这个平台的配送时间可以更短哦!
消费者因为你的配送时间短,而选择你,当你出现状况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投诉,投诉的结果,永远都是骑手承担,平台不但没有受损,反而因为顾客的投诉,对骑手罚款而受益。
这一系列链条走下来,算法就会把交通违法形成系统化模型,逼迫骑手做出更出格的事情。骑手导致交通事故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种血肉模糊的效率,真的是顾客想要的吗?
有位长期留学日本的学生,在日本点外卖一般要一两个小时才能送到,回国以后,发现点外卖半小时就可以送到,非常惊喜。
但其实,他也清楚,日本对外卖配送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规定时间,一是因为交通安全,二是人身安全;我国对外卖行业没有相关的法律,所以,还能享受到这种高效配送。但他也很难说,这种高效配送,是否合理,是否需要限制,反正作为个体,是希望越快越好。
不过,顾客的需求是可以管理的,而不是不惜系统性违法的去满足,如果顾客每次定外卖都是40分钟送到,那他自然会逐渐意识到该什么时候订餐,为什么非要让顾客意识到28分钟送到呢?
一切都是习惯!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外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