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面的问题:
1、谁和谁社交?
熟人、陌生人、半生不熟的人。对应的可以分别是好友拼团、KOL带货、社区团购。
2、在哪社交?
微信、抖音、微博、淘宝、拼多多……理论上来说,你能想到的一切App都可以成为社交卖货渠道。
3、怎么社交?
最直接的方式,靠价格,比如分销返佣金。
更软的方式是靠内容。朋友圈发九宫格文案是最早的形态,如今的淘宝直播,小红书种草,在抖音、快手、B站成为短视频博主后再卖货,都算是一种内容社交。
4、社交的目的是卖什么?
在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卖什么其实已经成了最不重要的问题。
而以上答案的排列组合,就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交电商模式。
总结一下:社交电商崛起的原因,是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底的大环境下,电商本身向外发展的需要。
微商、传销、返佣等各路牛鬼蛇神,都只是社交电商的前身,未来电商的触角深入全网各个渠道,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社交电商的具体形态,目前还处在演化当中。
2020年,社交电商怎么做?
布局社交电商,平台和商家,大品牌与小品牌,都有不同的做法。
不得不承认的是,微商先蹚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2015年,拼多多在微信大杀四方,几乎所有微信群都在拼一拼。
与此同时,梵蜜琳、一叶子、麦吉丽、姬存希等化妆品牌,则通过微商在占领微信朋友圈。
如今拼多多能与阿里京东叫板,这些化妆品牌则通过邀请明星代言,冠名热门综艺,摇身一变,俨然成了真正的国货品牌。
另外,从某种程度来说,燕窝、胚芽米、乳铁蛋白、纸尿裤、宝宝辅食等概念,其实也是由微商带起来的。
他们和拼多多很像,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通过庞大的微商大军渗透进三环外人群,销量上来之后,品牌实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明,再斥巨资砸广告,打响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这是小品牌通过社交电商白手起家的捷径。
那么大品牌怎么做?
如今娃哈哈、可口可乐、百事正在试水。
4月,宗庆后高调宣布打造四个电商平台,其中包括主打健康产品的分销平台“康有利”。
5月,可口可乐发布新品“尊选28睡醒颜”,在“Live Plan”微信小程序上线。
6月,百事新品“桂格代餐奶昔”则上架在分销平台“桂格商城”。
我们注意到,目前“Live Plan”小程序已经设有分销“素材库”入口,分销商可以直接获取朋友圈文案、宣传视频、产品海报等素材。
不难看出,目前大牌入局社交电商,动作相当谨慎,首先单独开发新产品,然后投放分销平台——在产品和营销方面,都与主打品牌进行了严格隔离。
至于这条路能否走通,我们拭目以待。能够预料的是,一旦可口可乐们蹚出大牌下沉的新路径,未来会有无数品牌跟进,到那时候,小品牌再想靠社交电商白手起家,机会就不多了。
在平台这一端,目前主要有三种玩法。
首先是拼团模式。
这方面拼多多是鼻祖,随后支付宝推出每日必抢拼团,京东上线京东拼购,网易严选上线严选一起拼,连美团也上线了拼团功能。
如今拼团已经成了一种常规营销手段,不同之处仅在于成团人数。为了提高拼团成功率,目前不少平台都无需转发好友一起拼,在购买页面就可以与陌生人直接成团。
从本质上来看,它其实类似于线下“双人购物、第二杯半价”的促销玩法。
其次是分销模式。
这方面云集、贝店是行家。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分销等同于拉人头、赚佣金,经常与“传销”扯上关系。
事实上,换个角度,电商时代的分销商,其实就是早期品牌经销商的进化。只不过如今门槛降低了,人人都能成为分销商。
值得注意的是,分销其实相当反电商。
电商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把线下搬到线上,还在于它还砍掉了经销商,让品牌可以直面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实惠。
如今线上分销商的崛起,是品牌再次寻求高利润的一种尝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分销商售卖的都是新产品,利润率通常高达1:10。唯有如此,层层分销下去,每层分销商才有利润可得。
第三是内容玩法。
这方面小红书走在前列。这其实是最接近“跟着买”的社交电商模式。
从快手、抖音到B站、小红书,KOL们先靠创意内容和人设吸引粉丝,再与品牌进行合作卖货。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传统明星代言的一种下沉,也就是未来人人都能成为品牌的代言人——不仅带销量,也帮助品牌提高影响力。
2020年,电商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接下来,我们将再次进入一个混乱的阶段。
所谓混乱,也就是传统线下零售的玩法,都可以在线上变形,然后再做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泥沙俱下,必然会出现各路牛鬼蛇神,这既是一种倒退,但也隐藏着机会。
来源:电商头条 风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