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买水果的时候,风清注意到一件有意思的事。
葡萄19.9元/斤,一串25元左右。但是超市门口树了张牌子——“团购价:40元/箱”。
一箱3串,一串只需13元,差不多相当于半价优惠。
这成功引起了一位阿姨的注意。看她在犹豫,风清上前一问,原来是担心买一箱吃不完。这时候另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也加入了闲聊。
两分钟过后,我们三人现场“团购”了一箱葡萄。不得不说,这价格真香!
诶,这不就是拼多多的群友拼团吗?
万万没想到,风清一向对微信群里七大姑八大姨的拼团活动不屑一顾,如今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居然和陌生人现场搞起了拼团?
这事就离谱!
那么整件事不离谱的地方是什么?
从某种程度来说,“价格敏感型用户”可能是句废话,因为世间99.99%的人购物都是要看价格的。无论是买香奈儿还是买白菜,没人不想便宜点。
依靠这条准则,风清对很多人看不上的商业模式有了新的理解——比如微商,或者说社交电商。
今年4月,主打社群分享的“芬香电商”登陆央视,背后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京东。
5月和6月,可口可乐和百事先后推出新饮品,巧合的是,这两款产品都在分销渠道上架。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曾经鄙视微商的,2020年都活成了微商。”
至于个中缘由,我相信疫情只是外在推力,更核心的动力,一定在于这些巨头看到了常人没注意的趋势。
拨开层层表象,风清想搞清楚这些巨头到底看到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两件事:第一,微商为什么会被人鄙视?第二,真的有那么多人鄙视微商吗?
社交电商“污名化”关键词
微商、拉人头、割韭菜
提起微商,很多人都会眉头一皱,然后给它贴上一个标签,“好low”。
我们总结下来,发现微商的“low”,其实主要来源于三个现象。
首先是浮夸的营销方式。
最知名的例子莫过于微商女王喜提豪车、房产甚至“和谐号”。更让人厌烦的,则是朋友圈无孔不入的轰炸式营销文案。
其次是收智商税的产品。
当航母、火箭都能成为营销素材的时候,微商售卖的产品却无处不透露出一种三无产品的廉价感。
不仅如此,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产品,微商却要将其包装为“纳米内衣”、“石墨烯面膜”,从而卖出上千元的价格。
这种拙劣的收智商税方式,让稍微学过物理的网友感到啼笑皆非。
更深一层的反感,是因为微商喜欢搞“传销式”的拉人头。
2017年,某社交电商平台就因涉嫌传销,被杭州市场监管局罚款近千万。
你看快手,就因为沾上一个“土”字,无数三环内人群就以“坚决不使用快手为荣”。
而微商不仅土,而且还土而不自知,再加上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等罪名,这也就难怪很多人都会对它敬而远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内容,其实都是站在三环内人群视角得出的结论。需要反思的是,三环内才多少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坐过从北京到成都,或从广州到拉萨的火车。两天一夜时间,穿越大半个中国,你会发现,高楼林立、灯火繁华的城市是多么的渺小,县城和农村才是中国的大多数。
傲慢和偏见最容易蒙蔽我们的双眼,冷冰冰的数据则能揭露一些事实——
中国互联网协会《2019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社交电商从业者将近5000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做个对比:知乎2017年的高峰日活跃用户数不过3000万,B站今年的日活刚突破5100万,快手是2亿,抖音为4亿。
互联网世界前所未有的开放,但也前所未有的割裂。虽然大家随时随地都在玩手机,但不同App之间的鸿沟,却绝对不止手机屏幕上的那0.5厘米。
比如很多知乎用户从来不会用快手,很多B站用户也绝对不会去做微商。
更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掌握媒体话语权的这波人,通常至少是大专学历。这群人在中国8.5亿网民当中,占比不过20%。
但就是这位于三环内的20%,在主导着我们的互联网舆论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网不鄙视微商都难。
做微商的,由此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时间进入2020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很多人说,“有那时间去拼团杀价,不如花点时间去学习,提高赚钱能力”,“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三环内人群也逐渐意识到,原来“赚钱不易,能省则省”才是生存常态。
黄峥最先明白这个道理,如今巨头也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的表现,最初是抢占下沉市场,如今更精准的打法,则是复活微商,为它冠上“社交电商”的新名号。
重新认识社交电商
支撑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社交电商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拼多多做好友拼购,小红书做好物种草,云集、贝店搞会员分销,都可以说自己是做社交电商的。
那么从最底层去看,社交电商到底是什么?
从字面拆解,那就是用社交的方法做电商。
电商,说白了就是在线卖货。马云有什么厉害的?只不过把卖货的地方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他就成了中国首富。
那么用社交的方法在线卖货,又有什么戏可以唱?
这就要回答几个小问题——谁和谁社交,在哪社交,怎么社交,社交的目的是卖什么。
用零售行业最新的话术来说,这涉及到“人、货、场”的重构。
为什么要重构,因为老办法不好用了。
大家买东西,一般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买,第二种是逛,第三种是跟。
什么叫买?你家里牙膏用完了,无论直奔超市还是打开淘宝,你都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就叫买。
什么叫逛?去年马云说了句话:每天晚上大概有1700万人在逛淘宝,但是他们什么都不买,就是瞎逛。
第三种是跟,这可以说就是社交电商的原型。简单来说,就是看见别人买什么,你也跟着买。
前两种方式,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上,商家只能被动等待被“临幸”。第三种方式就不一样了,商家在主动渗透进消费者的各种社交网络。
很显然,如今电商平台之间、商家之间,竞争都相当惨烈。14亿中国人,目前有8.5亿都上了网,抛开未成年人和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互联网已经再也不会没有新流量涌入。
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电商平台和商家不可能再满足于消费者的“买”和“逛”,他们要主动出击,抢夺注意力,让大家多“跟”。
而社交电商的目标,就是当你打开手机,在各大App闲逛的时候,随时给你提供一个跟着买的对象。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