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菜的战场上,拼多多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疫情期间,拼多多就推出了线下团购工具“快团团”,协助各地商家收集社区居民相关生活物资需求,完成在线下单。在一番“尝鲜”过后,上周在武汉、南昌等地正式推出了“多多买菜”,剑指美团、兴盛优选腹地。
打着寸土必争的决心,多多买菜刚上线便开始从拼多多内部导量,在拼多多安卓版App首页出现“多多买菜” ,并占据了整个App的“黄金位”:首页菜单栏下方、百亿补贴上方,且标记十分醒目,同时还列出的生鲜品类十分便宜:有0.89元的土豆、,0.99元的紫薯、1.88元的西红柿,对于拼多多本身的用户来说,这个价格十分具有吸引力。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拼多多活跃用户为5.688亿,年活跃数为6.832亿,覆盖大量三四线城市,且多为价格敏感型。“低价”的策略似乎永远都不会过时,“多多买菜”上线不到半月,已经开始涌入流量。一旦完成导流,几乎可以迅速超越买菜市场上的老玩家。
不仅如此,拼多多还上线了“多多买菜”小程序,在微信里薅流量本来就是它的强项,虽然目前还没有太多社交玩法,不过复制拼多多的成功经验,恐怕也不并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程序,多多买菜还上线了一个名为“多多买菜门店端”的公众号,公众号显示,在8月25日前成功入驻的门店,每日完成订单任务后还将获得额外奖金。简单的说,就是拼多多采用了既前置仓和店仓一体的第三种模式:与本地的多个个体商超联合,线上卖菜,线下提菜的新套路。
抛弃传统模式,拼多多想怎么卖菜?
节省前置仓成本钱全“烧”在用户身上
打开“多多买菜”和美团买菜的小程序进行对比,瞬间就会发现不同。
美团买菜在用户定位后为用户推荐附近美团买菜自立的服务站,以不同街道进行区分,也也是我们熟悉的前置仓模式,每个中心仓为前置仓供货,前置仓只存储300个左右个sku,覆盖附近3-5km的距离供货,全部是由品牌自建的仓位,构成一个个独立的服务站。
而多多买菜则将一个个地方超市,以入驻的形式摇身一变,变成了自己的前置仓。且菜品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线下门店原有的,也就是说,多多买菜并不像这些超市供货,仅搭建了一个线上的平台,帮助商家卖货。
前置仓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品牌的优先选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货品灵活性更高,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特点,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菜品货品,团长也能够进行实地选货,而拼多多此次选择了抛弃传统模式,将选品权交给当地商家,可以说一条“无人之境”,甘冒风险,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事实上,前置仓虽好,但它的代价就是成本飙高,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开始产生盈利效应。不少社区团购玩家将钱全部烧在了铺店上面,比如叱咤一时的呆萝卜,便是因为融资速度赶不上烧钱速度,以至于最后走向破产的结局。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买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