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京东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京东净收入2011亿,同比上涨33.8%,年度活跃购买用户4.174亿,同比上涨29.9%,比上个季度净增3000万。
这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成绩单,相比疫情期间“雪中送炭”的供应链优势,这一季度京东虽然相比其他平台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但复工复产的整个周期里,线下受挫的订单依然成就了线上的爆发。
财报季内的三个月,京东最大的两个事件一是血战618,二是回港上市,偏巧都在同一天。
这提示了市场一件事情,与拼多多这家“只成立了四年的公司”相比,22岁的京东足够成熟,即便短暂在市值上有所逊色,但回到一个常态竞争之下,它未必会输。
截至发稿,京东股价上涨3.75%,市值刚过1000亿美金,拼多多上涨1.48%,市值1040亿美金。
01
京东的“完美”成绩单
衡量一个电商平台是否良性发展,看营收、看利润,看增速,看用户增长。
在这个季度,京东交出的几乎是一份完美成绩单。
营收上,这一季度京东达到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增速创10个季度新高。利润上,无论是哪个统计维度,都有大幅度的上涨,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达到了人民币59亿元,同比上涨66.1%。
用户增长也很强劲,上个季度,京东年度活跃消费者环比净增2500万,这个季度又比上个季度多了3000万,环比增速达到7.9%,接近2019年底的顶峰。
这份满分财报在市场预期之外,但分析起来,却也在意料之中。
4到6月是国内复工复产的阶段,线下零售企业受到疫情打击,纷纷寻求线上的“自救”,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业绩转移到了平台之上。
在财报里,京东列出了几个这一期间他们所做的努力,吸引高端品牌入驻、尝试直播,与快手合作,以及升级同城零售1小时达服务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努力带来了营收和利润的成效。但横向对比,淘宝、抖音直播的风风火火,拼多多、天猫作为平台吸引的商家规模应该超过京东,以及阿里把同城零售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看起来,京东的应对和动作似乎只是大势所趋。
但究竟是否是时势造就了京东的增长,还需要等另外两家的财报披露,以做对比。至少目前,作为最早一个公布财报的电商巨头,京东的成绩值得被肯定。
营收之外,京东的用户增长其实也有迹可循。
疫情以来,除了官方的“京粉”,针对京东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东东来啦、芬香、京享优品、京创客等利用后疫情时代人们收入下降的焦虑心态,把普通消费者变成了推广者,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随处可见京东商品链接的分享。
学习曾经拼多多社交裂变的方式,京东完成了一次新的追赶。
02
成本的增速超过收入增速
进一步分拆京东的收入和支出数据,能够佐证京东这一季度的增长逻辑。
上一个季度,京东自营商品中的快消品在平台迎来了爆发,收入达到524.6亿元,同比增长38.2%。这个季度,快消品数据进一步增长,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45.4%,平均下来,过去半年,京东一般快消品的增长达到了42%。
换句话说,疫情隔离的影响继续体现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上,一方面是购物方式仍然以线上为主,另一方面,生活必需品打败了非必需品。
但正如上个季度分析的,一般快消品的销售同步增长的同时,其实会带来履约费用的升高。
第一季度,京东的履约费用已经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04亿,同比上涨了29%。这个季度,这部分成本继续增加,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与销售额上涨同步。
总的营收与成本也有这种同步上涨的趋势,甚至这个季度成本增速还超过营收。
对比下来就知道,2020年Q1成本同比增速为20.2%,略低于营收增速的20.7%;而这个季度,总的费用达到1724亿元,成本增速为34.5%,略超过营收增速的33.8%。
成本同比增加超过营收,那利润从那里来?
一是因为营销成本增速低于总体成本增速,二是因为研发费用同比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这季度京东的营销成本为人民币6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56亿元相比增长21.0%,而研发费用只有3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7亿元。
这一方面说明,受疫情影响,即便有618这种平台之间的大战,但是营销费用其实并没有增加得太过夸张。另一方面京东的隐忧也悄悄暴露出来。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