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风口五六年,生鲜电商经历了资本蜂拥而入,进场玩家如过江之鲫的高潮期;也经历了企业纷纷暴雷,资本闻风而逃的低潮期。
潮起潮落之间,生鲜电商正式进入了下半场,这一阶段仍然活跃的玩家已经不多,但都有成为巨头的实力。
百亿冲向千亿
7月23日,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宣布完成新一轮4.95亿美元融资。这是继呆萝卜、妙生活、吉及鲜等平台接连暴雷之后,业内少有的融资事件。这也是每日优鲜成立至今获得过的最大规模融资。
这意味着这家“特立独行”的生鲜电商脱颖而出,已经补充好弹药,准备从百亿级生鲜电商平台冲向千亿级电商平台。
作为“前置仓模式”的代表企业,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定位是线上生鲜超市,主推“2 小时送货上门”的极速达冷链配送服务。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9月,每日优鲜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设了1500多个前置仓,前置仓SKU达3000,并在多个城市做到市占率第一。2018年,每日优鲜的GMV就达到了100亿元,计划在2021年达到1000亿。
与此同时,随着发展,每日优鲜原先的“2 小时送货上门”开始逐步升级为“30分钟送达”,并已经在国内16个城市提供该服务。
所以在业务规模、物流时效性、前置仓数量、SKU数等各方面,每日优鲜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但这些还不是每日优鲜脱颖而出并且获得融资的关键,最关键的是每日优鲜在规模优势之下,仍保持着运营成本、运营效率上的优势。
相比传统生鲜零售需要顾客去菜市场、超市购买,生鲜电商零售省去了顾客到线下门店挑选的步骤,直接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这样的模式为有需要的顾客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性,但与此同时,也额外增加了包装、冷链、物流等成本。
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平台不能因为成本的增加而在价格上有所提升,甚至作为新事物,生鲜电商提供的商品要比菜市场更便宜才有吸引力。所以生鲜电商便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不提价的情况下,覆盖额外增加的成本。
所以在生鲜电商第一阶段的“竞赛”中,不是比谁规模大,也不是比谁物流速度快,比的是谁最先覆盖物流成本,然后跑通盈利模式。简而言之,盈利能力决定了生鲜电商平台能否经受住第一阶段的考验。
在2019年底生鲜电商领域出现的平台倒闭潮中,核心原因都与“既无法盈利,又无法获得新融资”相关。按业内的说法,那就是整个生鲜电商领域,只有1%的平台能够赚钱。
在这方面,每日优鲜很早就传出了盈利喜讯。每日优鲜CFO王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日优鲜已于2019年年底实现全面盈利。
在宣布全面盈利消息的一周之后,4.95亿美元的融资便靴子落地,已经很能说明盈利对于这轮融资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的媒体报道,每日优鲜在上一轮的融资之后,估值就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10亿元。
而算上此次融资,每日优鲜的6年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94.6亿元人民币。以此来看,每日优鲜的估值已经是融资额的两倍以上,未来潜力巨大。
毫无疑问,经历第一阶段的争战之后,弹药充足的每日优鲜将继续以前置仓模式为核心,开启从百亿级电商平台冲向千亿级电商平台的冲刺。
此前将前置仓模式贬为“伪命题”的侯毅及其带领的盒马鲜生,或许能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前置仓不是伪命题
自生鲜电商开始发展以来,便有前置仓与门店之争。其中前置仓和门店又分别以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为代表。
2019年12月,盒马鲜生总裁侯毅语惊四座,声称盒马在测试运营了80个前置仓之后发现,前置仓模式客单价难以提升、损耗率居高不下,所以前置仓是一个伪命题。
侯毅表示,做前置仓企业未来最好的结果,就是卖给一些需要本地流量的公司。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前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