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中国电商巨头分野:京东交家电 天猫商业地产 拼多多集市

  这种现象进而带来的影响是腰部、尾部品牌的存活空间被挤压。由于商业地产模式本质上是提供单位面积的转化率(在线上这一指标为流量转化率),这也就意味着资源会向成交金额高的品牌、类目倾斜。

  所以在线下任何一个商场,最黄金的地段卖的都是溢价最高的品类和品牌,因此,普通类目、品牌要么在地下、要么在7、8楼等冷门区位。在线上这样的现象也很明显,早年的韩都衣舍、阿芙精油这些“淘品牌”早就转而向线下寻求流量,参加第一届“双十一”的杰克琼斯、百丽、欧时力等品牌也逐渐式微。

  随着商品越来越贵,真正的“打折”力度也会越来越小。因此,正如同商场的解决办法是用“越来越复杂的路线规划来强制消费者多逛多看”,手机淘宝APP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

  这种复杂还影响到了双11,当整体商品流通渠道的效率没有提升,低价和优惠活动就变成了伪概念。

  因此,一到打折季,线上线下的购物商场就充满了付定金立减、充值返消费券、特价区折扣、折上折、限定时间折扣、满减优惠券、换购的“数学题”,而这些数学题的玩法,也被搬到了双11上。

  知名Papi酱曾发布视频炮轰双十一。“4000字阅读理解,外加10道数学题,不做完没资格花钱”,“盖楼、删短信、做数学题”。

  逛商场或许是一种升级式的消费体验,但商家的价格和套路却并非适合所有人。因此,近年来,每到“双十一”,总有消费者怀念那年真诚、憨憨打折的淘宝。

  拼多多:市井、胡同、集市

  在10年前的那个命运分叉口,淘宝的创始人孙彤宇一手参与组建起日后“杀死”淘宝的淘宝商城。以淘宝为代表的C2C业务逐渐边缘化,淘宝成为天猫的主要流量来源。

  许多年后,孙彤宇又再度成为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命运转来转去,曾经孙彤宇拥抱的中小商家,又在拼多多上找到了新的家园。

  拼多多以做农产品起家,在发展为平台模式后,最早入驻的正是被阿里遗忘掉的产业带工厂和中小商家。

  说回拼多多。粗略划分,拼多多的发展一共有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是通过农产品和拼团模式积累用户;第二是以“0佣金”、“低成本”的平台模式吸引产业带商家,将性价比商品扩充到全品类;第三是以“百亿补贴”为跳板,引入品牌商品吸引“五环内”人群。

  三个阶段的发展在拼多多身上形成了混合、复杂的特质。

  首先是一以贯之的市井平价气质,从水果生鲜到大牌美妆、鞋服,还有9.9元的t恤、卫生纸、洗衣液,恨不得全世界知道自己便宜。连SKII、Switch等大牌也难以幸免,来了先补几百元。

  其次是拼团社交的鲜活气,城市办公室白领、广场舞天团、大学宿舍的姐妹基友,一起薅羊毛。最后是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兼容并蓄,拼小圈里艺术家既买小零食、大樱桃,也买摄影集。

  主妇和厨师在菜市场找应季食材,空调房里的都市富士康工人在拼多多感受四季。春季的橙子菠萝、5月的杏子、大樱桃,6月的芒果、荔枝,7月的西瓜……

  之前有媒体用“烟火气”概括拼多多,“和“烟火气”相关的内容,高频词是:路边摊、夜市、档口。其共同点是,得带钱,出去溜达一圈儿总得买点有的没的。”

  城市消费业态中,这种万家融合的地方叫集市。

  中国人对集市的记忆里,入夜后品牌的霓虹灯亮起,街道两边的社区菜场、熟食店,服装店,数码店访客络绎不绝。成群结队的年轻学生嬉笑追逐,摊贩在路旁叫卖杯子、杂志,路边鱼丸、冷面、炸鸡摊上升起的雾气给街道打上了一层滤镜,也让空气中弥漫起了油炸物的特有的香味。

  有人用能不能一起逛集市、吃大排档作为检验伴侣的标准,“既能带我米其林,也能陪我路边摊”成为一些年轻女孩的择偶标准。

  在所有零售业态中,集市属于存在感最弱但却必不可少的一类。在现在所有零售消费的业态中,集市的特征主要是:

  (1)组织门槛和营商成本最低,有货、有人即成集。

  (2)商品顺应人的需求走,追求结构性丰富。

  集市因消费者聚集而生,有集市的街道,必定也是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因此,集市上的商品自然会顺应人的需求而存在。一方面,集市的商品服务品类丰富,几乎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求,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游戏,另一方面,单一品类商品多数追求“爆款”,而不是长尾小众商品。

  (3)集市的核心生命力提供了“社交”、“娱乐”的第三空间,而不是纯粹的买买买。

  孤身一人逛集市此前曾被评价为最孤独的体验,这也反映出集市的真实生命力在于“和好友一同边逛边玩”,比起购物中心,集市满足的是社交、娱乐的需求,购物只是社交和娱乐的实现形式。

  (4)集市生意的核心逻辑是薄利多销,因此,集市商品普遍更追求性价比而不是品牌溢价。

  集市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在香港、上海等大城市的集市上尽管也会有大牌商品的店铺,但即便显赫如SKII、兰蔻,在庙街的莎莎里,也抛去柜台的华彩,乖乖列队化妆品货架。

  从平均数来看,集市大部分商品追求的仍然是性价比。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能找到最多的就是售卖水果、蔬菜、香料等日常生活所需的集市。这也意味着集市业态中,追求的复购率高,黏性强。

  在京东、淘宝将纯线下零售的场景搬迁到互联网上后,拼多多是将传统线下集市的场景复制到了线上,借助算法推荐、社交拼团、游戏产品等模式,成功在移动互联网上复刻了一个“线上集市”。

  在集市拼多多里,消费者可能会遇到一个刚刚学会网上卖货,就把农产品搬上来卖的农民,也可能会遇到摆在货架上的大牌化妆品。这种广谱的商家分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商品的选择。可以买云南山区9.9元的洋葱,也能买到带健身环的日版Switch。

  社交+娱乐+性价比的三重属性,保证了拼多多作为线上集市的流量和拓展性。拼团实现了消费者和朋友们逛起来的线上社交,绝对的性价比降低了购物的门槛,最后,多多果园等小游戏,则提供了在购物之外的娱乐。

  透过集市的逻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拼多多的日均在途包裹数能够在五年就达到6500万以上。

  以此前中国的集市数据为例。1978年,中国首度开放个人贸易之后,中国的集市数量在一年之间达到了3.3万个,并且以每年增加1万个的速度向前发展,仅仅两年后,中国各地成规模的集市数量就将近6万个,占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10%左右。

  在多种零售形式里,集市是离普通人、离生活更近的业态。低门槛+社交+性价比的组合拳,使得集市在几乎每个人群聚集区都会自然产生。

  当然,集市的模式也带来了拼多多发展过程中的不少问题。首先是低价商品带来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其次,是缺乏购物商场一样的信用背书,消费者的挑选成本较高。

  如果互联网是一座城市

  直到今天,家电商场、批发市场、购物中心和集市仍然在城市、乡镇中广泛存在。多种业态并进发展,满足着消费者不同场景的需求。人们既需要国营交家电质量、服务保障,又需要百货商店的繁华,还需要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和平价水果日用的小确幸。

  如果互联网是一座城市,居民们需要京东的物流服务保障,需要淘宝、天猫推出的时尚新品,也会需要拼多多提供的性价比好货。

  看不到不同业态之间的差异化服务,这些差异场景对消费者的价值,就会陷入“敌我对立”的心态之中。

  商业发展的主旋律始终是效率和规模。飞机、火车、马车都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工具,区别在于速度、引擎、舒适度和载客量。在与消费相关的领域,商业的正义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服务。

  因此,当日常消费的全部场景完成线上化,接下来,才是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的新时代到来。

  来源: 东哥解读电商 李成东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电商巨头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