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来袭,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曾经被视为业务模式最为繁重的线下零售行业,也逐渐加入了产业互联网化的行列。而生鲜类电商平台,作为新零售的尝鲜者,也随之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成为了备受资本热捧的香饽饽。
不过,因为生鲜产品的供应端、冷链配送、产品质量等多个环节,至今仍有诸多未被解决的行业痛点,导致互联网生鲜行业一直不愠不火。
只是,随着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的崛起,物流需求带动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发展。加上疫情宅文化的横行,让这个曾经不愠不火的市场似乎又燃起一丝新的希望。
据智研咨询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2158亿元,同比增长52.2%。尽管如此,生鲜行业线上渗透率却只有11.27%。由此可见,看似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生鲜市场,相对于万亿市场的生鲜行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2020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是冲击国内经济挥之不去的阴霾。但是宅在家里买菜,似乎成了一种新潮流,而互联网生鲜也因此出现了逆势增长的态势,并被视为“新蓝海”。
那么,疫情之后,不愠不火的生鲜O2O真要爆发了吗?于斌将从市场需求、资本视角、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分析,以期共同切磋探讨。
疫情促使移动互联网流量暴增,生鲜电商出现第二春
2020年4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了《2020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据了解,该《报告》的数据来源基于其自建的安卓用户样本集,样本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2亿) 。
从报告数据也不难看出,这与第一季度因为疫情影响,国内居民长时间宅在家里刷手机、通过电商平台购物等有关。而在生鲜互联网方面,也有业内人士通过报告数据认为,尽管生鲜行业互联网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一二线城市仍然是主要战场,随着一二线城市用户饱和度不断提升,生鲜市场下沉也是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0Q1中国生鲜电商平台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近2年生鲜电商市场增势迅猛,预计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638.4亿元。于斌分析,出现这样的增势,一方面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疫情期间用户习惯逐渐养成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宅经济的不断盛行,生鲜电商渗透率攀升,因此生鲜O2O模式也随之升温。
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还未完全结束的一定时期内,生鲜电商平台的用户量将会保持这种增长态势,而且,线上生鲜零售也将因此逐步渗透到各线城市居民之中,成为一种新型的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产业生态链。
生鲜电商价值链:痛点横生,模式致胜
以生鲜中最为刚性、高频的买菜需求为例来分析,在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着本地菜市场时效性、超市覆盖面等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上班族来说,由于生活节奏快,买菜难问题尤为突出。
而且,蔬果类的新鲜程度、价格、安全性等问题,也是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中小型超市,甚至大型生鲜电商平台也难以解决的问题。
究其根源,是因为生鲜产业链条过长,产品流通环节多,而且生产、运输过程及产品品质难以标准化,所以给生鲜类产品的网络销售带来困难。一般的小型生鲜电商平台,又因为品牌信任度等问题,难以让用户决策并选择。
而从供应端来分析,农产品的上游为农户,无论是管理意识还是品质意识都很难统一并进行标准化,而中间的流通环节,以中小型采购、转运批发商,以及中小型的商贩为主,同样存在流通过程繁琐、复杂,缺少统一管控等问题。
在零售端,一般以夫妻店、小超市为主,任何一个流通环节,都存在产品质量打折扣,为产品安全带来风险等问题。
因此,生鲜电商化的概念虽然由来已久,却一直因为产品品质、物流配送速度、高昂的价格等广受诟病。而在生鲜类平台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也出现了哀鸿遍野的局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鲜行业也迎来了洗牌期,因此倒闭的企业也不计其数。
在生鲜O2O领域,有一个专业词汇被广泛提及,那就是前置仓。对于生鲜这种用户对产品新鲜程度、配送速度、价格与质量等都有较高要求的产品来说,前置仓的存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一环。
前置仓是指在距离门店最近、最前置的位置布置中转仓,与中心仓、城市仓等遥相呼应,成为打通To B,To C终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前置仓的合理化配置,也将决定了物流路径的长短,仓储及物流成本,以及触及终端市场的配送速度。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菜市场,还是生产基地,只需要对门店进行供货,这将极大地缩短配送路径和成本。只是,疫情趋稳,消费者重新回到菜市场、超市,生鲜电商该如何实现破局?于斌认为,决定生鲜电商平台竞争力的,更在于其技术能力、服务范围及运营模式。
纵观目前市面的生鲜类平台,模式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却各有优劣。
最主流的当然是那种自建平台、前置仓库、物流体系的生鲜类O2O平台了,例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就属于此类。由于这种模式投入较大,而且中间所有的操作环节相对较重,在入局者最多的那段时间,也是阵亡名单最长的那段时间。留下来的,自然就是资本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量级较大的平台了。
其次,就是以河马鲜生、京东生鲜等为代表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店方式了。该模式较为适合有一定资金实力,能快速铺开摊子的大型平台。因此,阿里巴巴率先入局,也是其尝试新零售模式的开端,更是在生鲜电商O2O模式上砸下重金的一次试水。
不过,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由于严重依赖线下,需要在实体体验店的选址、运营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其运营依赖周边社区,需要进行重度的线下运营,比较容易受到周边商场、超市的竞争影响。
再次,也有一些生鲜类电商平台,也是线上销售,但是线下主要依托于社区。将社区作为配送点,例如我你您社区团购就是这种模式。与平台官方自营、加盟的方式有所不同的是,这类平台,往往是通过发展分销员、代购商的方式,建立社区营销网络,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完成线上销售。还有的生鲜类电商平台,会直接放置线下自提柜,减少顾客等待,同时也避免二次物流带来的浪费。但是,相比较而言,自营店面进社区的方式,更加具有竞争力,例如钱大妈就是一个典型。
其不足在于,由于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线完成,因此对于储存条件不一的生鲜类产品,无法差异化的保存,而且,往往需要顾客提前下单,次日才能拿到商品。
最后,也有一些电商平台,通过直接与线下实体店合作的形式,建立订货平台,并不断的接入实体店,进行招商引资。同样可以完成线上销售,线下交付取件的模式。只是,由于这类电商平台对于线下实体店控制力较弱,容易造成服务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一致、对顾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很多问题。很多时候,可能不幸会沦为线下实体店的背锅侠。
虽然互联网在传统生鲜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上,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用户体验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运营成本也大幅降低。但是基于C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对生鲜产品品质、配送及时性及服务水平的超高标准要求,精细化运营才是平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因此,除了迎合新零售的时代发展趋势,助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外,各家生鲜电商平台也在进行相应的“模式创新”。今年,一些农产品直销的方式,也逐渐迎合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型模式,不断的走向用户端,并最终落地。
只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不少人又重新回到菜市场买菜,这一变化直接体现生鲜外卖的订单量逐步下滑,也让生鲜平台及相关产业链的企业焦虑不已。
生鲜电商订单量下滑,不只是王师傅的个人感受。在上海浦东云山路叮咚买菜的一处前置仓,站长张涛说,该站点每天的配送量已从疫情期间高峰的1800多单,回落到目前的1200单左右。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互联网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