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铭回忆,他们制作过曾经红极一时的主播“极限跑酷”视频,真的是主播在拼命拍摄,但也只红了短短的几周,之后观众便对此失去了兴趣,“居然还有段子手调侃,现在直播、短视频里,如果不死人都不好看。”
因此,摆在机构、网红面前的,是要对内容重加工之后的重加工,需要大量翻车情节的堆叠。
“例如我们做吃播的网红,会专门让买来的冰储海鲜化了再开始直播,假装自己买了臭海鲜,制造出争议话题,吸引观众关注。”而主播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吐,都是根据剧本的大纲来演绎,“网红为了‘保鲜’,就要假装吃不新鲜的海鲜。”
一样东西“吃腻了”,MCN机构就得另行策划、加码新的内容,口味和加工的力度一样,都是越来越重。于是乎各种动物内脏、重口辛辣调味品随之通通搬进了镜头。
思铭打趣的说,如果那么多短视频、直播里的意外和翻车真实存在,那么这些网红真的是点儿背,命运也真值得大家同情,“实际上呢,呵呵……”
如今为了流量,机构和网红在内容加工的道路上也开始越走越邪门,甚至有机构和网红,已经开始不断地在危险的“红线”边试探,只为博君一赞,“这些举动更是毁人不倦!”
越“危险”越有人看
“这次的滴滴假司机直播事件真的过分了,其实除了这个事件,现在有不少主播都是游走在危险边缘。”
思铭表示,无论是UGC、PGC还是如今整合的MCN,泛娱乐内容肯定是要经过策划、加工,这也无可厚非。但为了流量、影响力,正有越来越多的机构、网红艺人,开始出格、踩红线。
当语不惊人不罢休、出其不意故事反转,都已经难以提起观众兴趣时,许多机构、网红盯上了观众的“荷尔蒙”。
“早在泛娱乐行业兴起初期,那些涉黄、擦边球的现象曾普遍存在,但是经过一轮轮整顿之后,这样的现象明显减少,而没有根绝。”如今一些在创意、策划、加工上黔驴技穷的机构、网红,为了流量开始返流,总要在正常的内容、直播内容中,加入一些“擦边球”,以求刺激看客的荷尔蒙。
“和人性本贪一样,那些不可描述的内容、低俗话题,的确会有观众基础,咱不能否定这些。”但思铭认为,部分机构、网红或许觉得在内容中加入足够刺激感官的情节,就能以此收割流量,“对于网红和机构而言,流量相当于金钱。利欲熏心下,有的网红甚至可以毫无底线。”
直播和短视频内容经过策划、雕琢,本无可厚非,但在竞争白热化的泛娱乐行业里,无论是网红还是机构都陷入了内容不进则退的困局,无休止地重加工,正在加速网红的“霉变”速度,甚至加速灾难的降临。
结束语
如果短视频、直播的内容只能靠重加工才有生命力,才能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和关注,那么直播、短视频和影视剧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加工如果是以触犯法律为条件,以牺牲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所谓大V又能给行业带来什么价值?以上问题,值得全行业的深思。
来源: 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