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转外出购物方便了,社区团购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其“便利”优势还在
社区团购能火下去吗
编者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发生改变。一些在疫情前刚刚萌芽的新职业,迅速火了起来,更广泛更深入地走进城乡居民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困扰。这些新职业是怎么运作的,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一探究竟。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相信许多人都见惯了这样的场景:一些小区的某处空地上(条件好一点的小区则是在室内或是货架上),摆满了标着购买者网名的一包包货物,有蔬菜水果生鲜,有卫生纸肥皂日用品……这是社区团购的“战果”,等着买主前来取货。而不厌其烦把货品分装、打包的人,就是社区团购团长。
虽然社区团购早已出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它一下子火了起来。
“疫情好转后还通过这种方式买东西”
最近,家住济南市玉兰花园的王秀琴每周四晚7点,都会准时登录社区团购微信小程序,选定最近一周生活用品,提交订单,完成线上支付,周日中午她就会收到取货通知。这就是社区团购的用户操作流程,上手简单。
6月20日上午11点48分,王秀琴收到微信提醒:她前晚下单的生鲜产品已抵达小区物业,可随时取货。身为一名60后,她此前很少网购,可在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加入小区团购群,学着用小程序下单,每周团购一次。“这种购物方式最远取货点就是小区的物业大厅,非常方便,特别适合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疫情好转后我还是通过这种方式买东西。”王秀琴说。
“我们小区11栋楼,入住率不算高,住着400多户人家,大约有150户参与进来,我有时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团长孟丽艳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最忙的一天,她处理76份订单,要将472件商品分拣打包,并放到业主家门口。“那天上午10点半,公司将货送到小区门口,我和我父亲还有老公三人搬货、分货、送货,结束工作已是晚上8点。”她说,此前每期团购平均30来单,疫情期间工作量翻倍。
年前刚从事业单位退休的李业伟和王秀琴一样,已是社区团购的忠实拥趸。“除了方便,我还看重它的价格。就拿西红柿说,1斤团购价就比超市便宜1块钱,碰到‘整点秒杀’,1斤西红柿才0.99元,这又便宜不少。”他补充说,售后问题及时解决让他很满意,“因为团长就是业主,大家都住一个小区,团长要是不解决好肯定不好意思。”
孟丽艳介绍,社区团购的主力军是80后90后,他们大多工作繁忙,社区团购被视作“开在家里的生活超市”。
团购团长双面承压
孟丽艳直言,辛苦不怕,最难的是“众口难调”。
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夏天一款葡萄引发的“纠纷”。商品广告中说“葡萄香甜”,一位业主购买后却反映,“很酸,酸得吃不下去”。“我把她那盒葡萄拿回来,尝了下甜中带酸,也问了其他顾客都说味道不错,但这位业主就坚持退货。”孟丽艳只能自掏腰包,原价“买下”这盒被吃了三分之一的葡萄。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