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切莫搞错商业逻辑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用户可能是快递柜盛行的“既得利益者”,可终归不是丰巢快递柜的直接服务对象。
从商业逻辑上看,快递柜解决的问题是快递的最后100米,以往快递员需要逐一上门派送,单是和业主电话沟通的时间,就足以完成将包裹投递到快递柜中的动作。所以说快递柜属于提供给快递员的增值服务,属于物流配送链条中的一个附属环节,本身就是一项To B的生意。
现实中的一幕也是如此:快递员把原本1元投递费用的30%—40%让利给丰巢快递柜,换来的是投递效率上的极大提升,原本需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上门投递的包裹,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一一入柜。
也就是说,丰巢的服务对象是快递员,用户超时取件的责任归属应该是快递员,比如缺少事先沟通、没有顾忌用户想要的派件时间......可对于赚辛苦钱的快递员群体而言,并没有能力为用户的“任性”付费,丰巢只能将周转率低下归咎于不良的用户习惯。
于是逼迫用户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也让用户成了整个利益链中的“冤大头”,既牺牲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又要为快递柜的周转率低下背锅。
可原罪却是丰巢的独立性。
2015年6月份,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等物流业巨头联合成立了丰巢科技,由于顺丰系和菜鸟系竞争的白热化,中通、韵达和申通相继转让了丰巢的全部股份,最终在几番资本运作后,丰巢成了顺丰和王卫的囊中物。
但丰巢的被动之处也在于此,原本是电商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却与上游的电商平台在资本方面切断,盈利模式也就缺少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试想倘若丰巢的超时存放权益可以被纳入阿里88会员的范畴,或者被京东商家以福利的形式赠送给用户,情况或许就不会像如今这么糟糕。
在崇尚生态结盟的互联网江湖里,看似不站队的顺丰和丰巢,在商业模式上的尴尬情景如是一般。
04
丰巢应该选择妥协
向用户收费可能是丰巢活下去的唯一选择,与用户和社区站在对立面,也可能是丰巢最为错误的选择。
一方面,丰巢快递柜即便有着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远不是快递最后100米的唯一选择,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
站在顺丰系对立面的菜鸟驿站仍然对用户免费,对盈利的苛求没有丰巢这么强烈,在阿里庞大的资本助推下,不排除效仿丰巢布局无人快递柜的可能;同时不少小区的物业一直有提供快递代存服务,虽然在取件时间的自由度上不及丰巢,但胜在服务的人性化,比如用户买了十几斤重的水果,放在丰巢需要自己搬回家,在物业却可以借一辆手推车,甚至可以劳烦小区保安帮忙送到家。
另一方面,丰巢超时付费的设计本质上是将快递员的权责转嫁给了消费者,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愚蠢操作”。
作为快递产业的“附属商业模式”,丰巢需要和快递小哥们搞好关系,宁愿得罪消费者也要“维护”快递小哥们的权益。结局却可能适得其反,一些用户已经拒绝快递入丰巢柜,也有一些用户在超时后直接给了快递员差评,再极端一些的做法直接找商家退货,最终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快递员的利益。如果丰巢和消费者的矛盾持续发酵,快递小哥们也要思考投放丰巢的隐性风险。
用户终归是互联网的商业基石,聪明的企业从来不会主动和用户站在对立面,哪怕是阿里这样的巨头,也有过向用户妥协的先例。生存根基在用户手中的丰巢,与用户达成和解或许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譬如安信证券在研报中披露的数据,单套快递柜的年成本约为1.68万元,其中场地的成本占到了30%左右。假使丰巢趁机与小区物业或者业主委员会沟通对话,以增加免费存放时长的方式,寻求减少租金降低硬性成本的可能,凭借与社区基层管理者的牢靠关系捍卫市场地位,进而保障自身在快递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05
结语
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不缺少供应商集体出走的戏码,但如此大规模的“用户起义”还是头一遭。
陷入漩涡的丰巢,值得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明鉴:在资本主导的互联网江湖里,用户到底被摆在了什么样的位置,寻求基业长青的服务对象,还是说讨好资本的收割对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直接关乎企业的价值观和生命周期。
至少丰巢已经揭示:别那么轻易去挑逗用户,这终归是件很危险的事。
(来源:Alter聊科技 作者:Alter)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丰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