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的后疫情时代
生鲜电商单量和营收都在暴涨。个推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约为107%,其中七天长假和在家办公期间分别达到了108.46%和108.55%。
与2019年的春节期间相比,今年春节京东到家和叮咚买菜的平均日活增幅分别为247.8%和213.5%。而在新增用户增幅上,多点和叮咚买菜分别达到了298.29%和291.42%。
从2020春节期间日活表现来看,三个APP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且高峰都出现在春节后期(2月8日-10日)。相比长假期间,多点、京东到家、叮咚买菜在假期后的平均日活分别上涨了9.30%、29.21%、33.47%。
看起来红火,实则挑战加剧。
根据 PingWest品玩的观察,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平台的售价并未大幅上涨。“在这个窗口期下,供给侧的稳定、商品和物流服务的稳定才是生鲜到家企业应该去解决的问题。”王珺说。
但不要忘了,无论是生鲜电商还是整个零售,做的终究是大现金流却极低毛利率的生意,模式之外,运营是否精细、是否能在每个环节降本增效,对企业存活至关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有超过20家生鲜电商倒闭。呆萝卜倒闭清算;生鲜电商“我厨”暂停服务;“吉及鲜”因融资失败而宣布停止运营;妙生活”因资金链问题集中关店;就连背靠阿里的易果生鲜在双 12 当天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其全资子公司安鲜达大批员工陆续离职。
行业愁云密布,不少人质疑生鲜电商的模式,也开始重提它履约的高成本。今年1月叮咚买菜曾披露过一组核心经营数据:经营一年以上、日均1000单左右的前置仓,平均客单价达到65元,每笔订单的毛利率达到32.1%,刨去各项履单成本(包括大仓及干线运输费用、前置仓成本、营销费用),每单的营业利润超过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本就利润微薄,疫情时期产地人力的价格和采购价格上涨更是雪上加霜。叮咚买菜2月前12天的履约成本比1月同期环比增加超过70%。
王珺表示,每日优鲜不得不用更高的成本雇佣工人采摘和加工蔬菜。他并未透露履约成本的增长,仅表示随着疫情趋于稳定,运力恢复,履约成本也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客单价也很难保持在疫情时期的高位。王珺告诉品玩,疫期每日优鲜渗透率有明显提;客单价多出来的30多块钱主要集中在肉蛋、水产、食品、乳品、粮油和百货品类。疫情对于生鲜习惯的沉淀有一进步的养成,肉蛋、水产和食品的购买习惯将会继续维持,但粮油的囤货会吐出来,客单价将从疫期的 120 元左右回落到100元上下。
抛开短期成本,生鲜电商如果能留住这群“逼上梁山”的用户,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王珺透露,根据以往的经验,每日优鲜的用户购买3单后留存就“非常稳健”,他认为“疫情会带来一波集中的持续用户习惯养成,之后做好供给侧的服务就好;也会进一步推出会员制”。
但等疫情结束、餐饮业和传统商超恢复以往的秩序,用户们是否真的会继续使用生鲜电商,仍然需要观望。事实上,那些凌晨在线上抢不到菜的人们最终发现,如果早点起床去超市,菜品还很充足——传统商超在供应链深耕多年,货源充足,他们也意识到了线上渠道的价值。
根据饿了么提供的数据,优鲜菜场、菜文基、菜公社等生鲜商户联手饿了么在全国38城保障买菜业务,在武汉、北京等38个主要城市里,一共有近6万家生鲜与商超门店,提供线上买菜、线下配送到家的业务,涵盖蔬菜水果、肉禽水产等多个品类。
生鲜零售是一个长价值链生意,涉及采购、品控、仓储、运输、定价、促销、补货、配送等诸多环节。从企业内部讲,如果处理不好成本问题,这终究是个亏本的生意,而对用户来说,这些成本终会转嫁到商品最终价格上,买菜越来越贵。
(来源:PingWest品玩 寒冰)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