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食谱类APP流量激增调味料销量上涨 或只是虚假繁荣

  方便面速冻品被抢购

  但只有速冻品有翻身可能

  一场疫情,逼出了一批煮饭大军,也让不少人认清了自己的生存能力。

  出于对自己厨艺的担忧,程郁在返京后,第一时间从到家平台上抢购了方便面、速冻水饺、火锅底料。他说,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首选能囤能放的物资。

  用“抢购”这个字眼并不夸张,在疫情期间,“你家附近的超市里,哪个口味的方便面被剩下了?”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当人们在讨论那些被剩下的方便面何错之有时,还有一些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家门口就有超市、便利店的林朵在返工后就发现,不但便利店冷柜里的便当、饭团这类保质期短的商品缺货,连超市货架上、生鲜电商平台上的方便面和速冻饺子都被抢购一空了。

超市里的方便面、速冻水饺被抢购一空 来源/ 受访者供图

超市里的方便面、速冻水饺被抢购一空 来源/ 受访者供图

  在豆果站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泡面、速冻饺子的创意吃法内容,在疫情期间上传新增增长103%。

  这些食品的线上销售数据增长也较为明显。京东方面的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同比去年春节同期),全站方便类食品成交金额增长了3.5倍;多点Dmall相关负责人告诉燃财经,疫情期间(农历腊月二十六到正月初七),多点全平台到家订单量,速食冻品同比增长241%,尤其是速食、速冻及自加热食品品牌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时段春节期间都有42%-99%的增长。

  曾被外卖打败的方便类、速冻类食品,为什么在春节期间备受追捧?

  小恒水饺创始人李恒告诉燃财经,他就是抢购方便面大军中的一员——在大年初二当天从超市、电商平台各个渠道买,当天就囤了10箱方便面。不过他坦言,速冻品、方便类食品脱销,是受疫情影响部分物资紧缺情况下的暂时状态,待工厂陆续复工,物流恢复,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将不再继续。

  统一企业日前公开表示,全国已有八成工厂复工,主要生产方便面和饮料产品,但由于还有人员回流等问题,个别工厂还没有满线生产。

  “而速冻品是有机会的,这次是整个速冻和零售行业消费升级的机会,也是部分餐饮品类的机会。”李恒称,类似于火锅、水饺这样的品类,既可以做餐饮门店,又可以做冷冻食品,如火锅底料、羊肉片等等。在他看来,受疫情影响,当大部分人不外出就餐时,一些速冻品和零售品正是这样的餐企的机会;目前火爆的生鲜行业,其本质是速冻和零售行业的升级版,只要产品做得足够好,甚至有望侵占传统企业的份额。

  在李恒的规划里,小恒水饺2020年要将自家工厂50%的速冻品销往生鲜电商、电商的零售渠道,第一年,零售渠道的销售额计划占小恒水饺总收入的20%-30%,未来理想的比例是5:5。

  李恒认为,餐饮行业的未来,一定是门店和零售的结合。“这一模式在一些国家已经被验证过了,只是国内餐饮业发展较慢,这次突发的疫情会推动很多餐饮老板去变革,或者促使餐饮和速冻零售行业合作甚至融合,比如速冻和零售品牌想餐饮化,或者餐饮企业想零售化,那就要跨界合作。”

  风靡日本的餐饮连锁品牌王将饺子(餃子の王将)走的就是“餐饮+零售”的路线。据李恒介绍,这个品牌在日本有800多家门店,零售产品重点销往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半成品、调味料销量上涨

  可能只是虚假繁荣

  疫情来袭,餐饮行业在销售旺季遭遇寒冬,不少知名品牌在自家门口做起了“卖菜”的生意,然而有危有机,一些餐饮企业转战线上推出了半成品食材,反而销路不错。

  京东、每日优鲜等平台与线下餐饮品牌合作,开拓标品菜、半成品速食生产。京东上线的“餐饮零售发展联盟”中,包括海底捞、小南国、西贝莜面村、广州酒家在内的百余家餐饮企业销售半成品食材。京东方面的数据显示,1月18日(除夕前一周)至今,半加工蔬菜成交额增长超过142%;方便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41%。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透露,与传统餐企跨界合作,除了保障每日优鲜成品菜、半成品菜的供应,主要还是集中在方便菜、懒人菜的开发上,这是基于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用户不方便到线下餐厅吃饭、不方便叫外卖的判断。

  多点Dmall也发现了这一机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燃财经,至少到3月底,在家做饭仍将会是主流,为应对大众的消费需求和就餐习惯,多点正在上线生鲜餐饮标品,比如香菇油菜、尖椒土豆等。

  宋齐也是在春节期间开始接触半成品食材的,“复工(在家办公)以后没有时间再继续买菜、洗菜、切菜的全流程了,半成品菜连调味品放多放少都不用动脑筋,懒人必备。”她对燃财经表示。

  在堂食、外卖受阻的情况下,半成品速食的全渠道市场成为餐饮企业现阶段的止损方式,那么历经此次疫情,餐企提供的半成品触达了更多的客群,会不会借此机会继续开发一些预包装产品,将这种方式作为抗风险的方式之一?疫情过后,生鲜电商平台还能不能守住“菜篮子”?

  餐饮行业从业者吴晓告诉燃财经,目前半成品食材的销量增长,是因为堂食、外卖停摆,消费者难以做出复杂且接近餐厅的菜品,半成品食材的需求自然会增加,等一切恢复后,需求也就回落了。

  观见餐饮小学发起人、瑞幸企业顾问汪洁的态度同样不乐观。在她看来,春节期间很多餐饮品牌销售净菜和半成品菜,本质是清库存的动作,这在疫情初期是经营的补充,不会成为常态。

  “退一步讲,即便有餐饮企业开辟了这个方向,但是也不会有太多,因为餐饮的价值呈现还是在烹饪的部分,而且卖净菜和半成品菜这件事,已经有很多生鲜电商在做了,餐饮企业也不一定具备这些平台的优势。”汪洁说。

  在京东反馈的数据中,调味品也是涨势较为明显的品类之一。2020年1月18日(除夕前一周)至今,京东平台调味品成交额增长超过129%,其中,酱菜/榨菜、酱油/蚝油、火锅调料成交额占比最高。

  燃财经联系到欣和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方反馈从天猫及京东平台各店铺销售数据看,同比往年节后数据有明显增幅;电商平台旗舰店访客超过同期30%,成交订单量是同比的2倍。但增长更多是受疫情影响,因线下受限改为线上购买的行为,电商平台的转化率也比平常高出很多倍。

  吴晓同样倾向于认为,调味品在电商平台的销量见涨,更多是在疫情特殊时期,消费者的购买渠道转为线上所致。整体而言,他认为调味品的市场还是受餐饮行业发展影响较大,目前疫情期间全国餐厅几乎全部歇业,调味品的销量总体比往年只降不升。

  灶坐联合创始人钟芳倒是发现了一个商机。

  她之前在韩国发现了智能烹饪机,团队判断在国内的市场空间会更大,于是以同样的方式搬到了国内,并在年前已经小规模投放市场。

  这款智能烹饪机的特点是一对一,也就是说,需要搭配官方研发的标准化餐品。据燃财经了解,不像便利店的餐品是熟食或半成品,智能烹饪机的餐品也是餐盒形式,不过是生食,用户取餐扫码支付,机器便会自动烹饪。

  钟芳告诉燃财经,“机器的成本可以压缩到非常低,到时候会以用户购买多少套餐品送机器的形式销售。单份餐品定价在20元左右。”灶坐卖的不是硬件,核心是从餐品上获利。

  随着疫情蔓延,“各个大公司陆续开工以后,最核心的诉求是减少人群聚集,甚至避免人与人之间过多的接触,我们这个项目就可以在满足这个要求的情况下,解决员工吃饭的问题。”钟芳表示,不过目前团队的重点放在To B业务上,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已经在研发阶段了,但要等到工厂复工之后才能启动生产。

  对于这种商业模式,吴晓表示,作为堂食、外卖的补充尚可,但不会有太大的市场空间。“To B 场景或许可以,但是很难想象终端用户会在自己家里摆一台这样的机器,轮流吃上百种餐品。”他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科技对餐饮的渗透和改变,会是一个趋势,但是也只会适应于便利店和部分餐饮门店场景,不适合C端用户在家拥有。

  “疫情结束后,人们在家做饭的习惯还能延续多久?”燃财经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三位投资人。

  赛富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称这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他认为人的一大特点是记忆特别短暂,且很难改变,年轻一代如果已经习惯了叫外卖,可能不会因为一场疫情就改变习惯。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在家做饭的习惯很难保持下去,疫情结束后,人们在家做饭的次数可能比以前稍微多一些,但很多人还是会恢复叫外卖或外食的习惯。

  “疫情期间所有人长期被关在家里做饭,是不可能持续的,在疫情结束后,这部分需求必定会下降。”但李祝捷依然认为“在家吃饭”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事实上,不惑创投一直在找在这一赛道里做创新的公司。

  *题图由受访者提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程郁、宋齐、吴晓为化名。

  来源:燃财经 金玙璠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APP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