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网红制造工厂”的MCN机构如涵的一系列转型就说明,批量化生产网红的生意不好做。
2019年4月,如涵敲钟纳斯达克,被誉为“网红第一股”。然后登陆资本市场后,如涵股价表现并不好,截止到1月15日其股价相比上市首日已下滑37%。
其实,资本市场之所以对如涵不好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其“网红自营、批量生产”模式的质疑。事实证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如涵已经在大量缩减网红自营业务,转而把重心转至第三方服务业务。
事实上,早期由于野蛮增长,MCN收获了巨大流量红利,但如今已经出现网红孵化乏力的疲态,市场也逐渐进入放缓态势。这让每一家MCN机构都感到焦虑,毕竟网红才是流量、收入的最根本来源。
(2)头部、腰部红人管理难题出现
除了增量网红难以孵化外,MCN既有的存量网红也存在诸多管理困境,从而导致了市场增速的放缓。
首先, 当网红依托的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处于高速发展期时,对于内容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一些底部网红可以快速摘取红利往头部和腰部进阶。然而随着平台上涌入的网红越来越多,竞争出现白热化态势时,市场就对网红本身的多项资质与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由于MCN机构中网红大多集中在腰部,机构很难做到“雨露均沾”,因此越来越多的红人被“积压”在腰部,难以出现质的提升。
另外,头部网红是每一家MCN机构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家MCN机构都在奋力挖掘头部网红,开出各种极具诱惑性的条件,于是头部网红的话语权愈发增加。
因此可以看到,市面上头部红人出走的频率明显在加速,这将让老东家遭受巨额损失,也让其本身发展陷入困境。
(3)马太效应显现
除了网红本身的困境外,整个MCN市场放缓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市场的马太效应已经显露。
据《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2019年头部MCN机构所创造的收益占到了整个市场收益的六成。
这就意味着,在MCN赛道上,资源逐渐向头部选手集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趋势愈发明显,腰部及底部的MCN机构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而那些场外者的入行门槛也在被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经历了蛮荒开拓期后,如今的MCN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众MCN机构开始降速提质,寻求更稳定的市场策略。
资本瞄准内容电商
MCN市场步入拐点,那么转头向上的通道究竟是什么呢?
事实上,伴随李佳琦、薇娅等带货网红的火热,内容电商成为MCN新的突破点。
前面提到,MCN机构的主要商业变现模式是广告营销。但从2019年初开始,整个广告市场步入寒冬,出现增长乏力的态势。聚焦到MCN行业,主要靠广告盈利的模式也在进入变现困境。
而在另一边,内容电商反而正在焕发出活力。
不难发现,去年众多网红在电商带货上显现出巨大的能量,比如2019年双十一,淘宝直播带动成交近200亿元,众主播成为带货的主力军;快手带货王辛巴2019年带货超过150亿元等等。
另外,各大网红聚集的互联网平台也在为内容电商开道铺路。2019年8月,微博电商直播与淘宝打通,网红在淘宝直播开播时可以将直播内容同步到微博,实现双平台分发;抖音、快手也纷纷发布针对电商的扶持的计划。
无疑,内容电商已经成为网红的当下以及接下来的主战场,也成为MCN机构未来进击的主赛道。不过,这也对MCN机构的能否持续推出优质内容、能否拥有稳定的供应链以及高效的变现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总之,当依赖广告营销的变现模式逐渐遭受挑战时,内容电商将为MCN行业带来第二春。
这也是近期资本市场对MCN机构反响热烈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广告营销的模式较为简单,而且正处于寒冬期,而内容电商背后是正在加速前行的新零售市场,未来潜力巨大,资本显然不会忽视内容电商带来的红利。
自“网红”这一互联网世界的产物诞生以来,外界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们炒热了社会上浮躁的气息,有人说他们给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必须承认的是,网红以及网红经济拥有着强大的商业动力和价值,这对于资本而言,显然是一款优质的投资标的。
来源: 微信公众号:文娱商业观察 赵烔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网红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