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柜惨遭巨头抛弃
从重金入局到大量撤离,快递柜伤透巨头们的心。
作为连接电商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快递一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快递行业从发展至今,其实一直都存在着一个难题:快递员与收件人时间不匹配。
这就导致配送与收件需要付出多余的时间成本,在快递数量较少的过去问题并不大。可随着快递数量的暴涨,就变成了天大的麻烦。
在这个背景下,智能快递柜应运而生,各大巨头们也都纷纷选择入局,担负起了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的重任。
2012年,中邮资本、三泰控股等巨头合力打造出了速递易快递柜。2013年以后,速递易更是成为了三泰控股的第一业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15年,丰巢快递柜成立,顺丰、中通、申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5亿元,顺丰之后还成了丰巢的大靠山。
2018年,菜鸟快递柜落地,阿里也正式参与到了快递柜市场的角逐之中。
可是在经过了几年的实践之后,快递柜却因为巨额的亏损惨遭抛弃。
2015财年,丰巢营收、净亏损分别为2174万和2.36亿。截至2018年末,丰巢通过四轮股权融资获得55亿,累计亏损超过10个亿。
速递易的亏损更为严重,仅在2016财年速递易母公司三泰控股的净利润下降了13亿元,亏损的主因便是速递易太过烧钱。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快递柜,却没能成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于是那些引领过快递柜浪潮的巨头们纷纷选择离场。
2017年,三泰控股将快递柜业务剥离,股份只剩15%,将快递柜的业绩从财报中剥离了出去,和三泰控股采取一样措施的还有顺丰。2018年,中通、申通、韵达也清退了丰巢股份,放弃了原始股东的身份。
而导致快递柜亏损的主因,与它始终未能得到认可有关。
不被认可的快递柜
快递柜成立的初衷是方便快递员与收件人,但在真正上场之后人们才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快递柜反而制造出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是快递员与收件人之间的矛盾。
快递柜的存在,对于快递员而言是极其方便的,快递员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挨家挨户的上门送件,只需要把快递放进快递柜中就可以完成任务,减少了时间成本。
虽然每一次放件都需要给快递缴纳0.35-0.45元的“保管费”,但省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弥补这些损失的收入。
可是有的时候为了图方便,快递员在不通知收件人的情况下,自行将快递放入快递柜,直接略过了验收阶段,使得收件人的权益难以保障,激化了快递员与收件人之间的矛盾。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丰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