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有个现象叫面粉爆炸。面粉 生产过程中,当粉尘悬浮于空中,并达到很高的浓度时,比如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9.7g面粉时,一旦遇有火苗、火星、电弧或适当的温度,瞬间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猛烈的爆炸,其威力不亚于炸弹。
面粉爆炸是因为粉尘的密度达到9.7g的临界点。同理,社群商业化,也需要达到足够的密度,才能引爆。
社区社群是天然存在的。 即使没有商业化,社区社群同样存在。 这是人类社交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自然形成的社区社群,天然是高黏性的。
社区社群,同样是高密度的,只不过企业是否能够在商业上形成高密度。
4
社交是人的天性,社群是社交天性在互联网上的投身。
社群的商业化,遵循 【社交→传播→交易】 的逻辑。早期的社交电商不符合这个逻辑,所以很难大规模推广,并且曾经受到过部分人的“歧视”。
社群商业化,不是只有社群一条路径,社群只是放大器、路由器。
社群的商业化,大致有下列过程: 线下场景→用户体验→社群放大。
中国人对营销有天然的“敌意”。所以,基于社群的营销要“了无营销痕迹”。场景体验,不仅是为了强化用户认知,也是为了在场景体验中,不自觉地“打卡”发朋友圈,从而抹去商业痕迹。
毕竟,社群商业化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化破坏正常的社交;另一方面,商业化又要利用社交。所以,社群的传播就要有道具,道具就是场景和体验。
5
社群的主要商业价值不是交易,而是连接。
只要线下有强关系,必然在客户群产生强互动。强互动,必然形成信息传播。
我见过不少人,寄希望于社群“变现”,最后都很失望,甚至朋友都没有了。
但是,只要通过社群传播达到一定密度(注意,密度形成品牌),必然形成交易。
交易可以在线下,可以在社群,也可以在网络上。不必强求社群直接产生交易。
所以,社 群最大的价值,其实是通过连接,打通三度空间。 在线下、社群、网络三度空间里,社群是关键环节,是连接的路由器。
那么,谁有能力通过社群连接打通三度空间呢?当然是有强大线下渠道的传统企业。中国的渠道,与其说是分销链,不如说是人链。中国8000万营销人,主要分布在渠道。
深度分销让品牌商的触角直达终端,每个终端都有社区特征,都有连接C端的社群。 只要BC一体化运营,社群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来源: 微信公众号:刘老师新营销 刘春雄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