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有个阿里妈妈,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营销工具,商家要花钱买流量和友军竞争,否则排名就会掉下去。大家可以到网上搜,“淘宝开车”,讲的就是商家们要不断烧钱买直通车,这部分的流量营销费用非常之多,在一些品类上,甚至可能会占到成本的25%到30%。
如果你为了行销,就得花掉25%的成本来买流量,你自然只能给到消费95折的价格,不然你就是亏本的。
而拼多多的流量分发机制是不一样的,虽然也有营销工具,也有算法排名,但现在并不成熟,你就算愿意烧钱,开放给商家的广告坑位也没多少。大家可以去拼多多里看,你很少能找到广告栏位,但是我们打开淘宝天猫,满屏幕的推荐、搜索排名那都是烧钱的工具。
拼多多是典型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流量分发机制,你去烧钱投广告的效果,可能还不如直接降价1块钱,你去研究竞价排名的广告,还不如专心打磨一个爆款。一个低价的爆款冲出销量后,会带动全部商品的销售,这就是很多拼多多商家的策略。
拿休闲零食类目来说,这个类目天猫官方给出的ROI是1:0.85,即用1块钱广告换0.85的生意,而拼多多是多少?我们自己的统计是1:5甚至是1:8。ROI就是投入产出比,按账面来看1:1回本,但实际算上生产和物流成本,基本要达到1:2才不亏钱。
综合来看,拼多多的行销费用,就算你特别想花钱,实际上最多也只能用掉10%。这就弥补了物流上多出来的5%。
加一块,30%的成本预算,你其实最多也就用掉了15%,那么剩下的15%,如果我们能给消费者打折,换来更多的销量,打造更好的品牌,商家其实是愿意的。
总结来说,如果一个商家在电商平台辛辛苦苦做生意,哪怕最后不亏不赚,利润是0,拼多多的分布是:55%、20%、15%、10%,这里面的15%,就是平台通过自己的运营和流量分发模式,为商家留出了可以给消费者打折的空间。
相较之下,天猫商家这几项数字为:55%、15%、5%、25%,所以,我们在天猫上的商品,理论上最多只能打95折。
三、平台是否抽成,也造成了商品价格的区别
计算完这些,还要注意一点,拼多多针对销售额只收0.6%的支付手续费,而天猫要收佣金是2.5%。这意味着拼多多平台通过不赚钱,又留出了2.5%的让利空间,而天猫,则是加上了2.5%,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其实购买商品的价格已经基本上是原价了。
天猫商家为了少亏点,只好压缩销售费用,即减少对消费者的让利。同样的商品,为何拼多多卖得更便宜,原因就在这里,一个是要不断花钱买广告位,一个是让商家把买广告的钱,拿出来补贴消费者。
做了拼多多快两年,我们才慢慢理解这家公司的运营逻辑。其实你会发现,拼多多上做得好的商家,和拼多多平台在风格上高度一致:都没有太多钱去搞营销广告,弄个晚会等等,但是在日常,会拿出非常多的预算来不断补贴消费者。
在这样一个生态下,如果没有阿里二选一的压力,我们天然都愿意给拼多多上降价打折。而拼多多平台如果通过百亿补贴、天天领现金等营销活动,自己再继续投钱,这一点点的营销杠杆费用,就能撬动起非常巨大的规模效应,对于这一点,我们是非常佩服的。
外界有人质疑拼多多补贴太多,其实是没有理解拼多多的整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拼多多最厉害的是通过流量和算法,避开了营销费用的无谓投入。
现在是消费社会,我们都接触了太多广告,这些广告打得越多,其实品牌商的商品就卖得越贵,中间商拿走了利润。而局中的买卖双方,并没有获得直接的好处。如果商家投放100个广告,都未必能换来一个订单,为什么不把这笔钱,拿来补贴10个刚好需要的消费者呢?这就是拼多多正在做的事。
为什么拼多多商品价格全网最低?网上有人说是商品不好,其实我们的商品全网都是一批货,只是因为平台帮商家省钱,然后要求商家帮消费者省钱。
至于拼多多未来会不会坚持这条路,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从我的视角看,目前来说,拼多多的这套玩法对于整个快消品行业都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整个行业未来会在移动互联网和新玩法的冲击下有更多变化,我们也在研究和适应这些变化。
来源: 雪球 孤竹无名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