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春天总是过于乐观,笃信连猪都能飞上风口;
人们在冬天往往太过悲观,以为冰封之后再无生机。
当半年烧光6个亿的互联网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陷入欠薪欠款丑闻,当“复制”拼多多的五环外社交电商淘集集破产清算,当巨头加持的易果生鲜成为1400万债务的执行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坏消息叠加,争议指向了最近三四年开始崛起的生鲜电商。
春天是养育泡沫的沃土,而冬天则是时间的朋友——当泡沫散尽,实力彰显,随波逐流者退潮散去,拔新引航者反而浪奔浪流。
生鲜电商正确的过冬姿势到底是什么?
1
生死分界
“勇士之道,始终将死亡铭记于心。”
这是硅谷创业者、著名风投家本·霍洛维茨对创业者的告诫,“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创业就是一场步步惊心的刀锋游戏——只要走错致命的一步,就有可能事未成身先死。
生鲜电商领域看起来尤为凶险,最近几个月,妙生活、鲜来多、呆萝卜等陆续陷落深渊。
呆萝卜杭州中心的关闭,似乎颇为突然。6月份,呆萝卜刚刚宣布完成6亿元的融资喜讯,9月份,公司被著名首富榜单制作人胡润冠以独角兽。
仅仅2个多月后,拖欠供应商货款、裁员欠薪、杭州运营中心关闭等一系列坏消息接踵而至,这家风口上的前明星,几乎在瞬间就跌入了谷底。
呆萝卜为什么会死?创始人李阳发文复盘,“我们对公司增长发展的预期过高,但我们在组织管理以及业务的固化速度没跟上,导致公司的失血不断增加”。
换句话说,呆萝卜就是一家能力赶不上增速的“巨婴”。所谓的增长,只是不能带来边际效应递减,边际收益提升的无效增长。
挑战拼多多、双12前夕开启破产清算的淘集集则死于“唯流量化”。
依靠每月亏损2亿元的大幅烧钱,淘集集上线9个月就收拢了1.3亿注册用户。但产品和服务能力没跟上,红包无法提现、僵尸商家、黑客攻击、不发货、不退钱、实物不符、质量低劣等问题层出不穷,新用户薅一把羊毛就遁走。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呆萝卜,还是淘集集都犯了一个共性错误——错误定位了企业性质。
电商,归根结底是个零售生意,追求增速规模体验的互联网效应与精细化运营的供应链搭建,唯有两端同频共振,才能熬过寒冬。如果罔顾商业本质一路逆行,就如同蒙眼奔向悬崖,跑得快死得越快。
与那些在寒冬里哀号、收缩、身死者不同,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并不惧怕寒冬——他视寒冬为伟大的朋友。
当行业的质疑声起时,徐正面无惧色,直接贴出了数据:每日优鲜在成熟区域已有10%的经营正现金流,未来12个月会在全国主要城市跑通盈利模型,成熟区域率先实现盈利。之于每日优鲜,盈利不再是对能力的拷问,而是对时机的取舍。
与那些用增速来粉饰能力短板者不同,徐正还是个精于计算的“生意人”。
在徐正看来,生鲜电商并非纯粹的互联网生意。从创业伊始,他就笃定,生鲜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业,每日优鲜的定位就是“零售+互联网”,而非“互联网+零售”,“我们是给非常传统的零售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借助新技术提高行业效率,但本质仍然是为用户提供好的商品、价格和服务。”
能否认知并践行零售本质,划定了生鲜电商的生死界河。
2
零售方程式
零售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道复杂的数学公式。
这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实战经验,当来自全球的取经者前来请教时,沃尔顿说了一句话,“每节省一块钱,我们就在竞争中前进一步──而这种进步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徐正说,认知决定布局, 行动决定终局——唯有在每个环节实现最为集约化的降本增效,才有可能在万马奔腾的零售赛道上跑出头。
失血者身死,造血者长兴。
在零售行业,毛利率水平至关重要。内部数据显示,每日优鲜券后扣损的实收毛利率为22%,几乎比肩永辉超市的22.15%、高鑫零售的25.28%,后两家正是中国经营状况最好的传统零售企业。
每日优鲜是如何在“血流成河”的生鲜赛道成为例外的“胜者”和“剩者”?
源于它在用户、定价、选址、选品、补货、配送、营销等多个实时动态变量之下,寻找到了零售方程式的最优解——在线上借助大数据AI之手构建高效智能的技术中台,在线下构建一条人、货、场、价、配、品协同运营的全球供应链。
在货上,每日优鲜的模式是“产地直采+大规模统采”。过去,国内生鲜零售普遍受困于多层流通、层层加价的痛点。普通的上海青,从源头到终端的加价率高达692%,阿克苏苹果325%,黄瓜175%,漫长的中间环节,让零售商赚不到利润,消费者享不到低价。
而每日优鲜旗下的300多个买手,游走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采供应链,对量大、高频、民生的产品采取产地直采,精简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目前,每日优鲜商品直采比例已接近80%,直采成本相比地采可降低10%以上。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