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已进入冬天,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机会和金额都在大幅下滑,公司自我造血能力至关重要
11月21日上午10点,北京望京地区的一个路口处,几名穿着每日优鲜制服的配送员坐在电动车上闲聊,背后是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仓内拣货员在快速地分拣商品,按照订单分装好后,放在门口的货架上,等待配送。
此时还不是订单高峰期,为了能够提高效率,配送员会多等几个订单,一起送出。仓内的墙上挂着配送员的薪资说明,一天配送单量越高,拿到的提成也就越高。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接近中午,大家明显繁忙起来。望京仓一天会送出1500单,摆放在不同温度区的水果、蔬菜、鱼虾、零食和日用品,会被送到方圆3公里以内的写字楼、居民区中。在北京,每日优鲜类似这样的前置仓有300多个,在上海,已经超过400个,全国范围内,前置仓数已经超过1500个。
生鲜零售行业的“独角兽”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第三方数据机构Mob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生鲜电商领域每日优鲜的MAU(月活跃用户)排名第一,为270万;永辉超市旗下的永辉生活排名第二,为190万;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排名第三,150万。
每日优鲜迄今共获得8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近9亿美元。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每日优鲜的估值是30亿美元,每日优鲜未向《财经》记者确认这个估值。
但靓丽的成绩单并不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我们反复计算,发现每日优鲜很难盈利。”一位曾经参与投资每日优鲜的投资人对《财经》记者说。
另一位曾经考察过每日优鲜的投资人对《财经》记者表示,每日优鲜覆盖的人群体量不大,只有一、二线城市的部分消费者,相形之下目前的估值偏高。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对《财经》记者回应称,外界看到的还是半年或者一年前的每日优鲜,“但公司是在动态变化的,每日优鲜的算法和数据能力以及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已经做到行业领先水平”。
生鲜零售是个大赛道,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生鲜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生鲜品的毛利也很高,如果零售商直接从一级批发商进货,进货和零售的价差可达到60%以上,经过多层损耗和成本后,行业平均毛利仍在20%左右,而A股上市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
每日优鲜尚未盈利,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冬天,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的机会和金额都在大幅下滑,接下来,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至关重要。
技术能做到的和做不到的
每日优鲜望京前置仓的一个角落里,堆放着等待被回收处理的蔬菜水果,其中一些是因为各种问题被用户退回,还有一些是工作人员在分拣时挑拣出的残次品。
一天的营业时间结束后,未被买走且已不够新鲜的生鲜品,会和这些残次品一起,装车、拉走,处理掉。
这部分就是生鲜行业的库存损耗。相比其他商品,生鲜产品保质期短,容易破损,损耗率高。在传统的生鲜门店里,有经验的店长会综合各类因素,预判未来的销量,决定进货的品类和数量,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打折促销。
前置仓也有店长,望京前置仓的刘店长此前在大型超市工作过,不过这里不需要他来进行销售预测和打折促销,每日优鲜依靠的是算法和数据,来精准预测。
纳入这一套数据体系中的,除了区域内用户购买数据,还有天气、节日,甚至包括当下的社会热点等。机器会自动抓取这些有可能影响销售走向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王珺介绍称,目前每日优鲜的库存损耗率不到2%。
在传统线下门店,需要平衡库存损耗和货品满足率,少配货能够减少损耗,但也影响销售额。王珺称每日优鲜的货品满足率能达到93%,即营业结束时,有7%的商品缺货。他同时提到,一些便利店的缺货率高达40%。
93%的满足率与不到2%的库存损耗,加起来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数据。一位生鲜行业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普通的生鲜门店的库存损耗是15%左右,大型超市,可以做到5%,行业平均水平是10%。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到,在一些中小型门店中,由于覆盖的用户范围不大,厉害的店长也可以通过经验,达到这样的水平。
王珺认可经验丰富的店长的能力,但作为一家规模化的零售企业,培养1000个这样的店长,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王珺研究过,一家生鲜门店,要配备6个工作人员,4个老手带2个新手,9个月的时间可以把新人带熟,然后分配到其他门店去当店长。
“这样的复制速度慢了。”他说。
技术驱动的优势是稳定、高效,可快速复制。王珺回忆,最早公司开始推行技术驱动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一开始缺货率高达30%”,但很快,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优化,“以前总有同事想进行人工干预,后面大家就发现,算法更好”。
但损耗不止存在于库存环节,只要在中间加一道工序,多一个小动作,更多的损耗难以避免。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就是在普通生鲜门店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动作,其中很多环节,目前的新技术也无法改善。
在业内,菜市场售卖的生鲜品被称为“原材料”,每日优鲜售卖的,是“商品化的菜”,表面来看,只增加了一个包装成本——通常一份蔬菜和水果的包装成本约0.3元到0.5元,但增加的隐形成本不止于此。
一份500克的樱桃,被装到一只成本约0.3元的包装盒中,还需要0.5元到0.8元的人工成本。另外,一盒樱桃很难精确到500克,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只能多不能少,平均下来,还会增加5%左右的成本。不仅如此,包装后的产品,由于体积变大,运输效率更低。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计算损耗率时,除了包装损耗,这些额外的成本都需要计算在内。
此外,相比线下门店,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还增加了前端的履约成本。
望京仓占地约400平方米,需要配备30名工作人员,其中20名配送员。相比线下门店,前置仓租金成本低,但需要付出流量成本。
王珺称目前每日优鲜通过社交裂变,一个获客成本是30元-40元。这是首次下单用户的获客成本。想要培养出一个有稳定复购率的用户,至少需要连续下单6次。
一家生鲜企业创始人过去一年仔细研究了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他发现,想要吸引用户再下一次单,需要付出约13%的订单成本。“如果你一段时间没有下单,App会主动给你发一张优惠券,来吸引你复购。”他告诉《财经》记者,“算下来,获取一个稳定的用户,大约需要200元。”
这都是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在新技术浪潮已经全面到来时,不少零售企业都在推动技术变革,通过销量预测算法模型来进行智能补货,已经成为行业标配。
目前每日优鲜的团队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技术团队人数超过700人,各个业务线也都已经确定了技术驱动的核心。每日优鲜还将推出第三代前置仓,利用机械臂实现分拣的无人化,进一步减少人力成本。
但技术并非万能,就像一个再有经验的店长,也无法预测到一个人明天会不会进店来买水果,再智能的算法,也无法覆盖到零售的每一个环节。
今年“双十一”当天,望京仓收到一个订单,地址刚好在隔壁,刘店长拿起打包好的货品,小跑送过去,从下单到收货,仅花了5分钟时间。
订单高峰期时,他要去活鲜区兼职杀鱼,还要留心各个员工之间是否会因为订单产生矛盾,以及处理用户的投诉,这些,都是技术之外的角落。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每日优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