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生鲜电商 一场已“草木皆兵”的殊死战

图片来源:《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愈发谨慎的资本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这一大环境之下,资本保持了选择的敏锐度,这也使得那些规模优势不足、护城河偏弱的垂直电商在2019年很难拿到新一轮融资继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境况。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自2014年以来,中国电商市场的交易规模便不断增长,2018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但其增速却持续放缓。进入2019年以来,生鲜电商逐渐归于“平静”,从此前的疯狂扩张步入战线收缩调整阶段。

  某投资机构人士吕蒙(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生鲜电商具有天然的供应链缺陷。首先,电商经营品类与线下传统市场品类没有绝对差异,但市场有天然客流量,而电商经营必须持续以负利润品类去补贴用户的复购成本。

  此外生鲜电商的冷链成本是刚性成本,无法对冲,这意味着品类越是差异化,刚性支出就越大。

  同时生鲜电商新零售的门店如果以在线客户配送形态为主,自然客流量复购为辅,门店租金和配送费用将构成双重成本压力。

  而生鲜电商的模式又决定了必须以不定期、持续的促销维持复购率,这就导致客单价始终被促销预期压制无法提高,这进一步加重门店租金和配送成本的负担。

  自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生鲜赛道就开始转冷。虽然懒空空、源本生鲜在年初获得投资,谊品生鲜、叮咚买菜在这之后也宣布拿到了相应融资,但这些投资事件的发生日期几乎都停留在了今年7月之前。

  事实上,自从“呆萝卜”事件发酵后,几乎没有机构在投生鲜这一赛道了。

  吉及鲜创始人台璐阳在12月6日的内部讲话中谈到,“过去三个月我们见了近100多位投资人,但是到目前,我们还是没有完成这轮融资”。

  不过即便企业宣称完成了融资,但这距离实际款项的到账又存在时间差。

  对于烧钱速度一流的生鲜行业来说,极有可能发生钱还未到账,店就已经“关门”的现象。

  今年7月宣称完成了6.3亿元融资的呆萝卜,在11月份就陷入了“闭店”“欠薪”等事件中。此前,外界就有传言称,呆萝卜“闭店”极有可能是因融资未到账而资金断裂所导致。

  驶向何处?

  目前的生鲜赛道内,除了传统的生鲜电商模式之外,还有一类是以叮咚买菜、朴朴、吉及鲜这类的纯云仓类前置仓模式,以及类似阿里系、腾讯系、物美系、沃尔玛系围绕大卖场做数字化改造,通过前置仓布局的模式。

  蜀海内部人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鲜行业内部细分出很多模式和赛道,但很多都是“伪命题”,其实大家吃的都是一块蛋糕。

  事实上,生鲜电商本质上是一个存量争夺的市场。零和博弈拼的就是谁有钱,“剩”者为王。

  在未来,生鲜行业发展到最后可能剩下的就是那么两三家,就像是滴滴、快滴,也如百团大战之后的美团和点评,在这些背后后仍是BATJ等投资方的身影。

  叶扬坦言,目前来看,垂直平台,只有靠大平台才有大价值,否则意义不大。在自身盈利艰难的情况下,如果背后没有大平台、大资本,在寒冬很难撑住。“盒马要不是背靠阿里,也早就撑不住了”。

  不过,生鲜电商并非意味着无利可图。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毛利率可以高达200%,只不过在互联网那套跑马圈地的竞争打法下,利润都被补贴等模式给“倾轧”了。

  吕蒙在采访中感叹道, “在我心目中生鲜电商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电商模式在成长期一定会犯的青春病,早死早超生。”

  他认为,生鲜电商与其说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如说是生鲜冷链的搬运工,假如投资人看好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机遇,冷链资产才是更应该投资的对象。

  (来源:科创板日报 陈夏怡)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