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外卖争夺战后,美团、饿了么这对“冤家”再次交锋买菜战场。
11月20日,据“晚点Late Post”消息,美团旗下生鲜业务美团买菜在深圳扩张,首批开出9家线下服务站。这也是继北京、上海、武汉之后,美团买菜第一次攻掠华南腹地。
美团不断加码“买菜”,补全“Food+Platform”的版图,另一边,“老冤家”饿了么也紧跟脚步,尽可能快地在“买菜”市场上分一杯羹。据了解,饿了么内部正在孵化一个名叫“饿鲜达”的新项目,用作对标美团旗下的菜市场外卖平台“菜大全”。
尽管两者还没有实质的“交战”动作,但火药味已甚浓,而这很大程度源自外卖格局已变。
自从加入阿里体系,饿了么不计成本对美团进行强攻。6月27日,Analysys易观发布的报告显示,饿了么上半年市场份额提升至43.9%,美团外卖份额环比下跌2.5%。
眼看外卖市场份额受到威胁,美团迅速赶往菜篮子风口抢占先机,饿了么则乘胜追击。再次狭路相逢,它们各自胜算多少?
绕道“买菜”的“后来者们”
历经厮杀,外卖市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稳定在“631”格局,不过内里依旧暗流涌动。
“因没有听从饿了么让其从美团下架的建议,餐馆被‘饿了么’平台强行下线……”11月中,有网友在华商论坛上发帖反映了“饿了么”平台强行下线的粗暴行径。而遭殃的商家并不在少数。据了解,仅西安市高新区东大片区被“饿了么”要求下架“美团”店铺的就有七家。
“美团、饿了么二选一”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根据商家的说法,饿了么在谈合作时,曾多次提及“补贴”。商家小东(化名)也透露,因为有补贴,一天光“饿了么”平台就有100多单,单量甚至比美团多出一半。
背靠阿里,饿了么着实成了商家们的“金主”。或许正因如此,财大气粗的饿了么才会一次次被曝向商家施压、签订“独家”协议。
事实上,有了阿里的加持,从2018年8月的“夏季战役”,再到投入数十亿元完善餐饮外卖体系,饿了么丝毫没有掩藏自己的野心——争取在2020年将外卖市场份额扩大至50%。
“阿里的决心,就是饿了么的信心。”饿了么CEO王磊带着饿了么一路狂奔,将目标转向三、四线城市,饿了么拉拢了大量“苦美团久矣”的商户,成功将外卖份额拉升至43.9%。
▲2018H2-2019H1中国餐饮外卖到家业务市场交易份额。图片源自Analysys易观。
面对饿了么的疯狂蚕食,美团很难不心惊,外卖行业的“天花板”则更让其担忧。如今,外卖行业增速已从2018年的超90%,降至30%左右。
“天花板”临近,依旧固守在一、二线城市的美团,面临着业务营收和交易金额增速放缓的危机。
外界密切关注下,美团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在外卖领域正面迎击饿了么,而是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一条“买菜”的赛道进行突围。
今年1月和3月,美团买菜相继在上海、北京宣布启动测试。瞄准菜篮子,美团买菜以“APP端+便民服务站”的模式进行1.5公里范围内的配送。
▲美团买菜配送点。图片源自网络。
一如当初连开10家小象生鲜时的豪气,美团买菜密集铺仓。查询美团买菜APP发现,在北京拥有超过40个前置仓,上海也有15个左右的前置仓,此时距离美团宣布做“买菜”生意仅过去半年。
依靠美团自身的流量优势,美团买菜本可以轻易占据市场,但它似乎生不逢时。当它在上海落地第一间前置仓时,盒马已经在上海建立优势地位,同场的还有足以威胁盒马的叮咚买菜,以及“前置仓鼻祖”每日优鲜。
“做的好就继续做,做不好就砍掉。”从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的口吻,略可窥知内部对这项新业务的态度。
但这两年里,尽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美团在生鲜领域一直动作频频。
早在2017年7月,美团开始试点“掌鱼生鲜”门店。2018年5月,美团把“掌鱼生鲜”升级为“小象生鲜”,正式与阿里的盒马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等平台同台竞技。
为了尽快跟上对手的脚步,美团先是在北京开了第一家门店,接着又在常州和无锡分别开设了3家和2家。只是,美团的“跟风”显得有些不足。
开店还不到一年,今年4月,美团就接连关闭了常州和无锡的门店。据自媒体“灵兽”报道,小象生鲜的“普通”多为外界所诟病。看似对标盒马,但小象生鲜并没有鲜活的大海鲜作为噱头,生鲜也仅占比10%,以至于外界的评价其为“普通卖场”。据内部员工透露,小象生鲜亏损严重,很怕业务被砍掉。
若说美团的新零售一直溅不起什么水花,那么饿了么的新零售更是见不着影。
除了新孵化的“饿鲜达”,饿了么只有一个指向B端的“有菜”平台。以前有菜只专注做食材进货,在发现补贴打法玩不转之后,今年饿了么决定把它的2B和2C业务相结合,用集中资源的方式重启有菜项目。
某种程度上,把战线延伸到生鲜领域的美团和饿了么都只是赛道上的“后来者”,等待它们的是更严峻的苦战。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