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农村电商作为农村信息化农业商业方面的体现之一,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农村电商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变得庞大,近年来农村电商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也保持快速发展的形式,根据数据显示,农村网民到数量已经到达了2.25亿,占整体网民的26.3%,从普及率上,到2018年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是38.4%。城镇地区74.6%。尽管这两年互联网流量逐渐减少,但是在农村市场,在下沉市场,普及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万亿蓝海市场,巨头入局带动农村电商新发展
线上电商红利不断衰退,互联网巨头们将新零售视作电商行业突破瓶颈的新方向。随着新零售布局不断深入,城市新零售消息从不间断,连农村新零售这块难啃的骨头,也早早被巨头们纳入了争抢范围。
2018年数据显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9亿元,增长10.7%,高于城镇消费增速,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农村的消费升级大幕正缓缓拉开。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消费升级的外生驱动力,有望带动零售行业整体估值提升。业内估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2020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860亿元。
万亿蓝海之下,农村电商近年来也俨然已成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巨头跑马圈地的重要赛道。
阿里早在几年前就做起了农村淘宝的战略项目,通过与各地政府合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瓶颈,实现 “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另一电商主力军京东也采用招募农村代理人的方式发展农村电商,制定了产品进农村,农村金融,生鲜电商的三大战略;
中国邮政更是利用邮政网点覆盖渗透了中国大部分农村的优势,投入“邮掌柜”系统来发展农村电商;
苏宁的物流体系覆盖了全国90%的区县,84%的乡镇,在全国一千多个乡镇设立直营店。
电商巨头的布局,不仅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推动这农村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进程。
农产品作业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一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
农产品由于在存储以及运输过程中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这就导致了对于小规模生产基地来说需要承受较大的分担,所以这些小规模生产商不得不与一些大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但是随着网络平台的规范化销售,使得各大电商平台也进入标准化流程与管理。而由于小微农商在生产中缺乏标准化的意识,所以在与大型平台合作的过程中会失去准入资格。
同时,农村电商在农产品销售时,中,主要采用零散经营和销售的方式,而且不同的卖家销售的价格和方式也都不同,这种各自为政,缺乏规范化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销售无法实现品牌化发展。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中不能只注重地理标志,还需要打造具有城市市场的品牌。
比如,在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中,对于同一个地区的特色产品销售的商家比较多,所以买家在购买的过程中难以对这些卖家的产品进行比对,无法分清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时由于缺乏对产品的系统化宣传,导致产品无法发挥品牌效应,使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足,无法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产品了解的机会。而要想打开产品的知名度还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进而提升产品的销量。
而电子商务近农村,通过与农产品基地的合作,制定农产品指标,进行原产地货源的精挑细选,尝试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和品牌化等诸多困扰农产品发展的难题,通过供应链一体化,品牌一体化,渠道一体化与农产品基地进行合作,推动农村电商共同发展。
最后一公里,从前端到后端
农村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强大后盾,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多年来,农村物流落后,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能否处理好关系到发展农村电商的未来发展,这同样也是农村物流迫切需要的。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不健全。目前村镇物流布点成本高,出于利润考虑,一些物流、快递公司不愿涉足村镇网点建设。此外,村镇物流多以收发农产品为主,一些季节性较强的生鲜产品往往对物流配送有着严苛的要求,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致使物流配送望而却步。
对于农产品上行,把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需要从前端到后端全渠道的资源整合和体系搭建。但是在物流建设过程中,冷链和成本是主要难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农村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