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场中平台电商占据垄断地位,并利用市场地位不断进行促销活动来满足自身利益,这对整个市场环境是极为不利的。
不出意料,“双十一”各项成交数据又一次打破自己的纪录。根据天猫公布的数据,今年“双十一”开场仅14秒成交额破10亿,1分36秒破100亿元,1小时3分59秒破1000亿,最终于11月12日凌晨以同比25.7%的增速落下帷幕,虽略有下降但也符合常理。除此之外,直播的拉动作用,京东的不俗战绩,对增量市场的争夺,都给未来的“双十一”留下了话题。
的确也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记录刷新,我们也需要对“双十一”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了。
“双十一”对电商行业的影响逐步趋于合理
首先,“双十一”模式是中国零售业客观需要的。从零售规律来看,市场需要一个年末的促销季。这是因为通常到年底消费者有更大购物冲动,同时也帮助商家清理积压库存、提升业绩。
放眼欧美市场,年末促销历史已久——比如美国的黑色星期五起源于1952年,每年以“黑五”为起点的假日季(Holiday Season)销售额约占当年零售总额的20%,对于玩具、游戏等一些零售商而言这个数字则会超过30%。
根据国家零售联合会(NRF)的数据,仅在2018年黑色星期五至网络星期一期间,就有1.658亿消费者进行了购物,人均消费额为313美元。而国内的零售市场以前是没有什么有代表性的促销季的,因此“双十一”的出现是十分合理的。
那么,这些年来“双十一”对行业的带动效果又如何呢?从公开数据上看,全网“双十一”营业额同比增长率从2010年的1700%、2011年的258.97%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与2018年“双十一”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51%与15.97%。
同时纵观整个电商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0.78万亿元,同比增长53.7%;2017年和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分别为7.18万亿元与9.01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2%与23.9%。
这些数据显示,早期“双十一”的增速远超整个电商市场增速,直接后果就是市场在扩张的同时,全年销售的分布在向“双十一”集中。这种过度集中未必是件好事,造成库存压力以及对物流体系的冲击。
而近年来这个趋势反过来了,“双十一”的增速已然低于整个电商市场的增速,显示全年销售的分布趋于合理,而且“双十一”对市场的拉动左右也在下降。这个也可以从“双十一”销量在全年销量的占比中看出来。
2016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为2326.4亿元,占当年全国主要电商总收入6120亿元的38%,而2017和2018年,这个比例逐年下降为31.68% 和27%。这些数据都在显示“双十一”在整体市场布局中的地位愈加合理。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