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陷入双面夹击的境况。一面,近年来互联网红利开始消退,中小企业在电商平台的发展也遇到天花板;一面,在白电、黑电进入存量时代,巨头投注更多的精力于小家电市场,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
互联网小家电企业如何探寻前路?
小家电企业的前路:产品升级,走向线下
虽然电商红利已经快要耗尽,但是伴随着电商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了家电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这群消费者追求时尚、注重个性与品质,对小家电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小家电这个赛道中,巨头和中小企业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纯米、北鼎等中小型公司意识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走上了精品化的产品路线。纯米科技从创立之初便专注于高端市场。2016年3月,纯米第一款产品米家IH压力电饭煲问世。这款产品在出生之前经历了2年的孕育过程。北鼎每个新品类从立项到上市,一般也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对比之下,业界一般家电品牌的研发用时是6-9个月。
即便小家电市场已经被巨头占下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还是存在发展空间。在消费升级大环境下,大小企业都面临同一个挑战,也就是如何打磨出更贴近用户“小需求”的高端产品。
纯米IH压力电饭煲还结合国内米种多样的情况独创了智能温度曲线。由于不同品种的大米达到最佳口感所需的温度不同,纯米团队经过大量实测和数据研究,给出3000种加热方案,用户可一键扫描识别米种,由电饭煲智能给出最佳加热方案。
时下,美的、苏泊尔、九阳等企业都纷纷进行了新兴技术产品线布局,开发更具智能化的产品。九阳推出F-5S蒸汽电饭煲、美的推出MB-30LH5脱糖电饭煲等都是企业在各大细分市场落地的成果。
虽然巨头可以快速学习新的产品风格,但是从其中迸发的创新灵感则不如中小企业反应迅捷并快速试水。受限于大企业的流程、效率等因素,传统企业从发现用户的细微需求到制造出新的产品,整个周期会比中小企业更冗长。创意之风往往始于青萍之末,小家电企业的创新力会比传统企业更突出。
至于产品的供应链环节,技术壁垒还不足以把互联网小家电企业挡在门外。在几十年的沉淀下,我国已经是一个家电制造大国。早在2004年,国内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这6种家电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就已居全球首位。
在国内代工厂技术足够成熟的情况下,现有的供应链足以满足个性化、柔性设计的需求,企业只需要做出产品研发设计,交由代工厂量产制造。
互联网小家电企业应该放大自己的优势,包括产品设计、营销等能力,和后端的供应商、代工厂密切合作,便有机会在家电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
长远来看,对于已经储蓄了资金、资源实力的中小企业,投入技术研发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小熊电器正在建设的三大智能化工厂,并计划投入3600多万元建设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技术研发实力。
随着产品升级,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体验,走向线下是中小型小家电企业必然的选择。
不少企业已经做出了尝试。就小熊电器来看,自2006年至今,在国内已经拥有超过5000家网点。此外,小熊电器开始进入国内的沃尔玛、吉之岛、万佳、家乐福等商超。通过电子商务将线上、线下的渠道及经销商逐步融合。
走精品路线的北鼎,目前也在全国开设了500家线下专柜,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要落脚点,入驻的大多是顺电、OLE、久光、Sam's Club这样的高端家电卖场。
开辟线下渠道,钻研高端产品,这是中小型家电企业在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总结
互联网小家电企业在面临巨头降维施压的情况下,虽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同质化现象加重、互联网电商红利衰退等不利趋势,都预示着,这些企业的未来注定道阻且长。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小家电的多品类细分和创意灵活度也提供了丰富的蹊径,如何设计出更具用户价值的产品,提升更为细致的使用体验和全渠道服务水平,或者如何强化技术研发深度,搭建核心技术壁垒等,是大部分小家电企业寻路的方向。
在厨房小家电正在上演的混战中,中小企业与巨头各有所长,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明显的市场趋势是,消费者对健康养生、节能环保、智能便捷等需求逐年加大,厂家的竞争将不断刷新小家电的品类完善度和产品力,最终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细节,也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各类小家电。
来源: 亿欧 戴丽芬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小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