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创始人都来自淘宝的公司,在2011年正式上线时,还是淘宝附属的第三方内容导购平台。蘑菇街挖到第一桶金,源于优质内容。陈琪曾在采访中提到,蘑菇街的转化率为8%,比同行平均的1%高出7个点。
2013年淘宝“封杀”第三方导购平台时,蘑菇街淘宝客联盟资格被取消,通往淘宝的外链被屏蔽。蘑菇街用了7天,就脱离淘宝、独立做电商,也摆脱导购的帽子,成长为一家有时尚搭配选款能力的,通过社会化网络组织起来的购物平台。
2016年年初,蘑菇街与美丽说进行合并,以估值2:1达成协议,估值达到30亿美元。
后淘宝时代,蘑菇街又引入腾讯作为股东,并借助微信小程序,发展社区电商。
但现在,在直播、内容社区等领域,起了大早蘑菇街,却赶了个晚集。
与2016年不一样的是,直播已经成为全部电商领域新的增长点,更多加入到这场市场争夺中,流量的争夺尤为重要。
电商巨头和流量大户开始结盟。2019年,在直播业务上后来居上的淘宝与抖音签订了70亿元年框,拼多多也与近日快手达成战略级合作协议。
庄帅认为,蘑菇街的优势是手上有供应链,在早期可以和抖音、快手合作,获取流量入口,进行销售分成;或者利用腾讯的直播工具可以帮助主播做公众号吸粉,至少可以把曾经的导购优势做得更差异化,与小红书竞争。
“但蘑菇街都没有做。”庄帅感叹。
囿于舒适区:保守的尝试
陈琪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蘑菇街目前要更加专注。范懿铭解释,这主要指第一专注时尚,第二专注在达人和主播的孵化上,第三是专注在直播上。
All in直播业务之外,蘑菇街在商业化的其他尝试,一直不温不火。
一方面,除了从成立以来就延续的直营电商模式,蘑菇街一直“按兵不动”,招商、加盟业务发展缓慢,联动营销停滞。
2019财年,公司实现佣金收入5.077亿元,同比增长22%;营销服务收入3.957亿元,同比下滑16.97%。而2020财年Q1,情况并未有所好转。营销服务收入由2019财年同期的人民币1.018亿元同比减少12.3%至人民币8920万元,部分抵消了总营收的增长。
对于营销服务收入,范懿铭告诉锌财经:“数据有所下降,是因为我们不一味地鼓励大家竞价去做广告。”他认为蘑菇街更看重ROI(投入产出比)。针对拉新,蘑菇街不会贸然地去做一些非常大的流量的投资,除了部分综艺投资之外,蘑菇街更多注重获得精准流量。
蘑菇街CFO表示:“佣金收入的增加是由于直播业务的高速增长和更高的佣金率所致。”
范懿铭认为,蘑菇街不会为了佣金增加商家或是扩大规模。“蘑菇街本身宁愿保留优质商家,给消费者提供更可控更高品质商品的前提下,为商家提供流量、主播对接、售后等全套服务,将竞价广告收入转变成更加良性的佣金收入。”
庄帅是曾经经历了这种被“减少”的商家。
2018年,庄帅投资的一家供应链公司拿到了电影《芳华》的授权,做了一款“芳华”卸妆膏。由于卸妆膏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女性消费群体,相对于其他电商平台,蘑菇街的用户群更为契合。
于是,庄帅到蘑菇街总部,找到一位副总裁,商量在蘑菇街平台上长期开店并对接主播推广。但在大半个月里,庄帅对接了两位负责人,却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如果是在淘宝平台,走正常流程,无需对接人,提交资料后交完保证金,三个工作日就能通过,而京东所需的时间是七天。
庄帅还记得,中途自己曾经被拉进一个群,并被告知:要先找主播,有人愿意推,再开店。“最后就不折腾了,不开了。”庄帅说。
直到一个月后,电影热度褪去,商家在京东网店卖的卸妆膏下架,依旧没能够在蘑菇街开店。
但在庄帅看来,过度依赖主播,将会减少扩展品类和品牌的可能性,“如果因为主播不愿意卖,这店就不要开,从商家角度来看,就是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蘑菇街曾经在导购、社交、直播,都先人一步,但总是慢半拍才缓过神来。近期,随着行业里更多的玩法出现,蘑菇街更显捉襟见肘。
随着小红书等内容分享社区逐步进入消费者视线,“种草”、KOC、等一系列新玩法流行。蘑菇街在女性消费者里的影响力也不复从前。
面对来势汹汹的小红书,范懿铭认为蘑菇街更擅长时装品类,“虽然小红书已经开始尝试时尚穿搭,但她们更集中在美妆等品类。你很少看到有人在小红书上买衣服。”
相比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平台崛起,蘑菇街的“社交”在激进的裂变和分销玩法之后显得更为保守。背靠腾讯,蘑菇街小程序贡献的近1/3的GMV,才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尴尬的境地。
范懿铭提到,蘑菇街也曾积极探索小程序和微信私域流量。“但我们始终是有聚焦地尝试。”
可以说,在强调聚焦的过程中,蘑菇街还在保守地留在自己地盘上。
“时尚”还是下沉?
蘑菇街一直引以为傲的是深耕女性时装市场,品牌口号是“时尚目的地”。2018年,登陆美股时,蘑菇街打出了“时尚第一股”的名号。
但蘑菇街如何定义时尚?“蘑菇街推崇的是快时尚,如同ZARA,H&M等快时尚。通过比较快的款式更新和生产周期,能够把当下比较流行的时尚元素、款式能够第一时间提供给消费者。”范懿铭解释。
但当用户冲着时尚的名头进入,发现大部分商品都在百元价位,缺乏知名品牌和时尚感时,很难信服。
与诸多潮牌电商相比,蘑菇街的“时尚”穿搭显然更适合下沉市场。
但蘑菇街并没有聚焦于下沉市场,目前定位的模糊,导致其无法确定自己所圈客群的具体画像,更无法制定更行之有效的策略。
在9年前,蘑菇街成立之初,对客群的定位是鲜明的——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女性。她们在流量并不便宜的时候就开始使用蘑菇街,意味着这部分客群对于穿搭有一定要求,但也很难消费得起品牌。她们并非下沉用户,却也接近于“五环”的边缘。
当“五环”边缘女孩们逐渐步入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必然会发生改变。可蘑菇街的大部分产品依旧停留在百元的价格带。而这个价位已经是“五环外”人群的天下,除了拼多多之外,聚划算、京东拼购也正跃跃欲试下沉市场。
目前仍然在百元价位的蘑菇街
“时尚”已经很难再成为蘑菇街的差异化竞争力。
蘑菇街却在原先客群心智增长、需求变化时,给出了一个保守的回答。“平台上也有千元以上的品牌,但用户的衣柜只是部分发生了消费升级,但对百元价位的快时尚商品的需求永远存在。”范懿铭说。
可以说,蘑菇街只能被动地把希望寄托于消费者的不变需求,甚至在商品价格带上也不曾有大的动作。
四年前的陈琪还能在公开参与活动时,多次表示,蘑菇街的体量并没有那么大,但却是一家够“奇葩”的公司。
它的“奇葩”在于敢于尝试当时其他平台不敢尝试的玩法,这些玩法帮助它脱颖而出。
而如今,如果蘑菇街继续“按兵不动”,缺少创新,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扑街”。
来源: 微信公众号:锌财经 何星莹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蘑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