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现下行业舆论更偏向于“单一前置仓不适合作为独立业态生存,更适合做阶段性的战略措施,或作为实体门店的补充”的观点。
那独立前置仓是否就被判死缓了呢?也不尽然。既然独立前置仓短期内很难靠产品订单来盈利,不如切换另一种思路。“前置仓+高频产品”的玩法,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引流模式。
积累了一定的流量与数据之后,加之前期自建的物流供应体系,便可以转型平台,赋能实体企业或品牌商,通过2B来实现盈利。一方面转嫁成本,一方面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当然,这种模式的劣势是前期极度烧钱,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意味着中道崩殂。
店仓合一怎么玩?
对于瞄准了“店仓合一”的实体零售企业而言,前置仓本质是到家业务的一环,是完善全渠道运营的必经之路。而实体企业本身有门店、有物流、有流量,增设前置仓的成本就会被门店运营所摊薄,这是独立前置仓并不具备的优势。
物美创始人、多点董事长张文中就曾表示,“如果门店、前置仓等多个渠道是共用一套供应链体系,成本会更低,相对单独做前置仓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此外,实体门店的前置仓不仅能够做服务到家业务,也能为门店做库存补充。
助推店仓合一的核心因素是线上与线下的需求结合,服务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到家业务,本质是依托线上电商的逻辑来运营。而线下与线上的思维差异已经在无数次试错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实体零售企业在增设前置仓时,选择接入线上平台,如沃尔玛+京东模式,也许是比自营前置仓更优的选择。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国内连锁经营尚未兴起之时,大部分零售企业规模不够,无能力自建物流中心,于是只能选择在门店囤货。而在当时,门店高库存被视作是经营不善的体现。时至今日,到家业务的兴起又开始倒逼企业建立前置仓。
换句话说,过去溢出的“库存负担”如今有了消耗的渠道,反而能为门店带来增量。就像流行趋势一样,兜兜转转,“前置仓”换了一个名字,又回到了零售领域。所以在一些零售行业的老司机看来,“前置仓”并不陌生。
随着前置仓被推上风口浪尖,行业的各种声音也对其褒贬不一。而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认为,前置仓未来会成为零售必备的基础设施,并给行业带来巨变,只是现在仍在起步阶段。但无论如何,前置仓绝不像舆论造势中所说的那么“容易上手”,其背后要考量的多重因素,完全不比开店少。
所有事物都要经历螺旋上升的过程,前置仓并不是今天才诞生的新奇玩意,而是零售需求变革的产物。就像当年的门店库存是负担,而今的前置仓目的是做增量。每一个新生的“风口”,往往都是时代变化的轮回,而零售行业的变革与创新,也都是在试错和摸索中逐步推进的。但是不论怎样的辗转轮回,从始至终都无法脱离“消费需求”这一本质。
(来源:零售世界 作者:朱影)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前置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