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快速崛起之后,开始倾向于将C2M视为商家运营重要方向,简而言之,以OEM(代工生产)厂家为主要目标商家,绕开原有零售体系中的品牌商,让工厂直接面对用户,以剥离品牌溢价之后的实用价值为定价标准,以此提高产品终端竞争力。
在此逻辑之下,也顺势产生两大对立观点:其一,回归实用价值,低毛利会提高销量,获得高市场占有率,此为看高;其二,若剥离品牌溢价,降低毛利,将会明显影响产品盈利能力,此为看衰。
近期,带着以上问题和思考,我们走访了位于安徽凤阳的拼多多合作商家:德力股份。在现场采访以及相关的素材和数据筛选工作之后,试图接近以上问题答案。
德力股份现状:受外部影响极大,不得不变
德力股份是一家以生产生活玻璃制品为主的制造企业,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早期以OEM业务为主,出口量占营收比重的25%左右,有“青苹果”、“艾格莱雅”、“德力”等品牌,但销售方式以B2B为主,酒店、礼品类公司、商超为主要合作伙伴。
自营渠道占比相对较低。
在我们对德力股份2013-2018年业绩进行梳理和分析时发现,2013年其销售额达到9.5亿元顶点之后,其后开始出现回落,至2018年,该数字为7.9亿元。
受外部环境影响,尤其是出口市场的影响,企业生产线增加,具有品牌溢价能力的中高端水晶杯制品比重也在增加,但由于之前未能直接面对消费者,中间渠道商超、酒店行业的波动,使得企业在经营商出现一定挑战。
具体来看,为:
1.库存周转周期放缓,通过财务公式测算,2013年其库存周转周期尚有109天,到2015年该数字飙升至146天,在2018年为116天;2.市场走低之后,为鼓励销售,对渠道商进行让步,如毛利率由2013年的28%降至2018年的18%,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在2013年为78天,但到了2015年该数字变成了112天,2018回落至85天;3.销售端的走弱,以及对渠道的让步,加大企业现金流的压力,以“现金周转周期 = 应收款回款天数 + 存货平均周转天数 - 平均应付款付款天数”作为统计公式,该数值在2013年为107天,但在2015年为146天之多,2018年回到118天。
基于以上分析,以OEM和以中间商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德力股份,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便可归结于:其一,产能扩充但销售端走低,影响整体盈利,仅机器设备价值变由2013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6亿元,折旧计提便有3000万之多,企业亟需扩大销售,分摊此部分压力;其二,虽然有自我品牌,但由于销售渠道所限,终端消费者对品牌感知力不足,需要扩大自营销售比重,直面消费者加速品牌成长。
德力股份的情况是以往侧重销售短于自营的制造企业的典型,如为三立人、WMF做OEM的三禾锅具,品牌商获得巨大的溢价收益,但作为制造商从此中获利甚微,同款锅具在美国售价为99美金,其在拼多多为99人民币。
若一句话总结,无论是三禾,抑或是德力股份,其当下核心要务应是:确保品牌和销量的同步增长,如此才能确保巨大的资产折旧、人工、研发等硬成本,以及品牌在销量中的持续增值。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