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饿了么找到的突破口是三四线城市。据其官方数据显示,在云南大理、佛山顺德、河南新乡、浙江绍兴等城市,饿了么口碑的市场份额均快速突破50%。不过有一点,对于市场份额,业内素来存有疑虑。
一是饿了么和美团的数据通常都各执己见,第三方市场报告结果也差异巨大。二是,饿了么的增长态势和阿里财报中的数据不能完全相符。
按照饿了么官方公布的信息,去年一年本地生活服务按理来讲应该增长明显,可财报数据显示,在饿了么并表后三个完整季度里,从2018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取得的本地客户服务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0.21亿、51.59亿和52.66亿,仅勉强保持着环比增长。
所以,在投入实效并不明显的事实面前,饿了么若继续拖累阿里财报,那将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阿里对饿了么的重视和投入能持续多久?又或者可以说,阿里给饿了么的市场考验期是多长时间?
巨头对并购项目的耐心一向有限,尤其是阿里。
阿里并购后被关停的项目更多,天天动听、口碑(后又重启)、淘点点等等,一旦这些业务没有达到阿里的预期,他们从整合重点到逐渐边缘化再到关停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所以,阿里给饿了么的时间不是无上限。
当然,饿了么核心业务之外的订单量增长明显。2019年第一季度饿了么生鲜活跃用户订单量超2018全年,三四线城市饿了么生鲜订单量增速为一线城市的1.4倍。这或许是其未来的新增长点。
外卖市场的反思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较2016年增长19.1%,达到3.05亿人,预计2018年达到3.55亿人。分析师认为,在线餐饮外卖用户增长速度趋于稳定,市场仍未饱和。
外卖市场的增长给美团和饿了么的深度竞争提供了空间,但不同的是,从增量到存量,竞争的核心已然发生转变,这也是对以往低层次的烧钱抢市场的一种反思。
饿了么巨额补贴效应的削弱,印证了这一结论。去年刚刚上任的昆阳,指挥了声势浩大的夏季作战,当时其立下目标,力争在一年内将市场份额提高到50%,而一年后这一目标尚未实现,饿了么却拖累了阿里全年的财报表现。
以补贴撬动美团的用户根基,这一策略本身就不是外卖行业下半场的打法,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平台的忠诚度均已经养成,补贴效应必然会削减。所以,饿了么未能实现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可以预见。但值得一提的是饿了么和阿里的态度。
饿了么拒绝承认补贴战略的失误,甚至直接否认市场份额这一衡量行业竞争的关键性指标。
饿了么和美团的竞争,说到底最后还是要看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就像饿了么与美团的楼层差距,为什么美团站2楼、饿了么在1楼?当时饿了么选择背靠阿里,平台各项数据增长也较为稳定,它和美团最大的差距无非就是市场份额。所以,现在避开市场份额,而空谈竞争,不免有些自欺欺人,也不尊重市场的竞争规则。
就像优酷之于阿里,不能说它补全了大文娱生态体系,能够为阿里这棵大树提供营养,就认定其成功。
从昆阳对淘点点、优酷成败的评价可以看出,饿了么去年的真实成果或许也通过这种解说而使其强行“成功”。这是回避,而不是反思。
昆阳从一开始就强调,口碑饿了么具有服务电商的价值、物流网络的价值,集团花这个钱是值得的。这种理念意味着,口碑饿了么服务阿里的价值要高于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价值。但反过来想,若是竞争失利,饿了么服务阿里的价值也会削减,届时阿里恐怕要重新考虑对饿了么的态度了。
相比市场竞争,这或许才是饿了么最大的隐忧。而“君有疾,不治恐将深”的故事,我们希望不要在它身上发生。
(来源:歪道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饿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