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永辉云创第二代卫星仓首度对媒体开放。《第三只眼看零售》受邀参观,并了解了永辉卫星仓的最新进展。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永辉卫星仓已经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开出30家,其中福州有23家。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朴朴超市在福州的仓库数大约为39家,两者在网点规模上的差距逐步减小。
与永辉最早的卫星仓相比,第二代卫星仓的几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日均订单量有所提升。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永辉生活到家业务负责人张晓辉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福州永辉卫星仓日均订单量为3.8万单-4.9万单之间,23家仓库折算下来,单仓的日均订单量在1700-2100单之间。成熟的仓库日均订单量超过2000单。
二是,30分钟内履约的订单占比超过了90%。换言之,90%的用户在下单后的半小时内能够收到商品,这种时效性满足了消费者在时间上的顾客体验。
眼下,以前置仓为主要模式的企业正发生一些微妙变化:每日优鲜为了寻求新一轮融资而四处公关;叮咚买菜也爆出业务调整、核心高管休假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永辉云创旗下前置仓业务,永辉卫星仓的动态格外引人关注。
通过走访永辉卫星仓,《第三只眼看零售》得到一个基本判断:永辉云创高层认定,到家和到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而此前业内流行的仓店一体模式基本是跑不通的,永辉卫星仓将成为永辉云创到家服务的主要载体。
解析永辉第二代卫星仓
《第三只眼看零售》走访了两家永辉卫星仓,大学城仓和公园道仓。大学城仓面积400平方米,大约有3000个SKU,日均订单量2500单;公园道仓面积500平方米,商品数为4000个SKU,日均订单量2000单。
为了更好说明永辉第二代卫星仓的特点,我们从选址、选品、布局、运营等几个方面解析。
选址。永辉卫星仓选址主要与腾讯合作,借助腾讯掌握的消费者地理位置信息将福州市进行网格化分区,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顾客画像和分布密度来决定在什么位置开仓。
需要指出的是,降低租金成本并非永辉卫星仓选址的第一指标。业界此前有一个认知,由于前置仓是送货到家模式,因此可以不用选在临街商铺,以期降低租金成本。但永辉的经验表明,租金并不是前置仓最大成本,前置仓在选址的时候要考虑包括骑手配送距离在内的综合成本。
以永辉卫星仓公园道仓为例,它旁边就是一家永辉绿标店,但它的租金未必比永辉绿标店便宜。“租金成本不是我们选址考虑的第一要素。从实践情况来看,越在核心商圈,前置仓越没有租金优势”。张晓辉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选品。永辉卫星仓以生鲜为主打,根据陈列面积估算,其生鲜销售占比超过50%。除了水果、蔬菜、肉、水产、烘焙、面点等生鲜品类之外,永辉卫星仓还经营粮油副食、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个人护理、日用百货以及鲜花等,共计3000-4000个SKU。
除了水产和部分活鲜在仓库养殖之外,永辉卫星仓的生鲜均为打包好,并且标好价签的标准化商品,这一步骤是在上个流通环节完成的,即供应商在自己的配送中心就已经完成商品标准化这一过程。《第三只眼看零售》观察到,永辉卫星仓大部分水果和蔬菜来自永辉旗下的B2B平台彩食鲜。
此外,保健品、小家电是永辉卫星仓增长比较快的几个品类。它们共同特点是客单价高,属于长尾商品,但对于满足顾客需求,提升客单价意义较大。
布局。“永辉卫星仓布局有零售门店的痕迹,如果把它对外开放,就是一家400多平方米的社区店”。一位媒体同行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笔者也观察到,除了通道比较窄,货架比较高之外,永辉卫星仓的商品布局与零售门店类似。
笔者以为,这大概与永辉的零售基因相关。卫星仓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永辉门店,而沿用零售门店的商品布局有助于他们在早期提高拣货效率。不过,从永辉最新开出的公园道仓来看,永辉卫星仓“店”的痕迹在减弱,“仓”的痕迹在强化,其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仓库的运营效率。
运营。永辉卫星仓入口处有一个类似前台一样的接待窗口。仓内工作人员打包好每单商品之后,便通过这个窗口将商品递交给外面等候的骑手,并由系统安排骑手送货到家。永辉卫星仓在接待台之外安置了几个长条座椅,以备骑手们等待取货时休息。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卫星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