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势头似乎一浪高过一浪。
巨头们都不差钱,在腾讯的菜篮子里装了步步高、海澜之家、百佳超市等陆军部队,再加上京东这边的永辉超市、沃尔玛,正可谓桃杏争春,难分伯仲。
显然,收割线下大卖场的竞争形成了腾讯、阿里、苏宁的掎角之势,三师开始大会战。
产业互联网进击
据了解,在腾讯集团内部把智慧零售当做CEO工程。继拍拍网、易迅之后,腾讯开始剥离自己不擅长的业务,转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今,它缘何再次“染指”零售?
回到零售数字化的变革中来探个究竟。
根据《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显然,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由此可见,腾讯入局零售的要义。
腾讯智慧零售的旗帜很简单,不过“连接”二字,无外乎在技术端突破,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和工具(比如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支付、小程序、腾讯广告营销服务、腾讯云、企业微信和泛娱乐IP),打通线上线下,为品牌商提供增量,在这个过程中沉淀自有数字资产。
不难推测,腾讯收割线下的攻势是要打造零售数字化的样本,迅速跑通模式。
收割线下首当其冲就是找头部,找到服饰、美妆、商场、卖场等行业领跑的公司。头部在影响力和资源上有自身优势。
收割大卖场,巨头们也完成线下零售数字化竞争的卡位。
回到数字经济中,如果数字经济于GDP占比再往上走,能达到多少?或许1:1的数据比例就到了天花板。原因很简单,数字经济需要有产业依托。
比如电商,首当其冲需要有制造业的依托,否则,其天量的货架,天量的产品,时空的创新突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实际上,当马云高喊零售变天的那一刻,线上对线下这场反客为主的互联网化运动的号角就已吹响,零售变革从订单到生产、终端、再到消费者,从支付方式的变革,到物流体系、产业链体系的变革。
巨头收割线下卖场是进击产业互联网的符号。
诸如沃尔玛、家乐福这样拥有超过50年零售经验的企业,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有庞大的供应链能力以及配套的物流体系。
“家乐福中国在大卖场具有最强的本地化采购和单店运营能力。其快消和鲜食供应链加苏宁的互联网零售,对双方都是一个新的跨越。”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如是评价这笔48亿的买卖。
截止目前,家乐福中国拥有6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全国51个城市,并且在供应链端,家乐福对鲜食、便利商品和常保商品的仓储运输管理有丰富经验。苏宁收购之后,将会从仓储、物流、人员等方面进一步补足其大快消版块。
显然,“陆军”部队在互联网化中充当“功能角色”,而“空军”意在统帅。换言之,巨头征战线下,是在换赛道,这一赛道不一而同地指向产业互联网。
并不意外,这些互联网巨头们都把目光瞄准了产业互联网。正如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晓鹏认为:在供给侧、需求侧、分配侧产业和互联网在某一个节点汇合。
去年几乎所有大型的头部互联网企业都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腾讯在增速放缓、股价不断蒸发的情况下,操刀进行了第三次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宣告进军产业互联网;百度名落AT之后,押注人工智能赛道,也进行了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的升级;马云交棒,从新零售向新制造挺进;美团点评在生活服务赛道上,也宣告前20年完成了需求侧的数字化,后20年将集中推挤供给侧的数字化......
大卖场可以在供给侧数字化为“空军”们提供抓手,同时也是在本地生活服务的桥梁,比如,能够成为线上零售的前置仓,在流通环节上提供变革。
过去20年是互联网的流量时代,从PC端到移动端,流量主导一切,流量红利不断。但是,近几年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几乎消失殆尽,新流量越来越贵,各家企业都在深入实践和探索,千方百计要获取流量(客户),并把它们转变为深度服务客户。
实际上,线下大卖场是触达用户的场景入口,是销售的终端,当然也成了互联网巨头们收割用户的抓手。
电商领域的信号比较明显。
从电商领域来看,收割线下就是在扩大边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延展到其他产业,从目前看来,阿里、苏宁、腾讯系即便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战局,电商的基本盘还是在线上,还是在销售端突破。
另外,在产业互联网的目的很明了——降本增效。通过线上线下场景的打通来提升商品流通与流量转化的效率,是首要的任务。
新零售之所以叫“新”,也是因为技术,大数据的利用,能重构生鲜市场的人货场关系,重构供应链,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成本、减少库存、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创造更高价值。
对大卖场的收割只是进击产业互联网的一种方式,近来,在电商的战事中,几经沉浮的C2M再起,农村战事再起都是在供给侧改革发力。
大会战已经拉开,被收割的传统线下零售企业,家乐福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来源: 地歌网 陆水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产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