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叮咚买菜可以卷土重来,从目前业内的观察来看,主流观点认为,以叮咚小区团队为班底的叮咚买菜团队,其在商品、供应链、价格几个基本要素方面并无特别突出,但是其用户体验口碑非常好,复购率可以达到,也就是说,在现阶段,叮咚买菜提供的产品本质上是关于厨房场景的买菜服务,其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配送团队,表现出极强的执行力。
另外,叮咚买菜早期只深耕一两个重点城市,在高密度网点的支撑行啊,其团队执行力和供应链能力更容易发挥最大效能。比如,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很多仓真实配送半径只有1公里,这样不仅降低了配送成本,也提高了仓内周转效率。
在具体数据方面,目前叮咚买菜截至2019年5月,共有345个前置仓,分布在上海、杭州、无锡等华东城市。单仓面积大约在300平,单仓SKU 1500个,客单价大约在55元。
另一个引发业内关注的是来自福州的朴朴超市。由于朴朴超市非常低调,外界对于其信息掌握更少。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其模式从一开始就打出线上生鲜综合超市的组合,其品类不仅包括生鲜,还包括部分百货。目前有前置仓34个,前置仓的面积更大,大约在400-500平。SKU数量超过3000个。有媒体分析认为,其客单价大约在80元左右。
朴朴超市之所以引发业内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综合电商已经出现超级平台,笃定赢家通吃法则的时候,为什么还会有这种综合网上超市出现?而且受到资本的追捧?
作者认为,颜艳春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未来十年,新零售趋势下,所有品类都值得用新的方式重做一遍。
无论叮咚买菜还是朴朴超市,都是在用新的方式重做旧的品类。外界可能会有一个误解,在互联网领域,颠覆式创新才可立足。但是在大消费领域,抓住痛点的微创新就足以在市场上立足。这些前置仓的玩家,无一不是抓住了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需求,提供某方面的极致的产品或者服务。比如叮咚买菜做足了便利性需求;朴朴超市立足生活场景做到基本生活需求品的一站式购足,以及每日优鲜立足白领女性人群搭配商品等等。
从打法上看,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更加注重区域领先的打法,目前并不清楚这是公司长期战略还是权宜之计。但是从线下零售的发展看,即使在大卖场如此成熟的业态里,也会出现家家悦这样令人恐怖的区域霸主。
从模式上看,其实前置仓模式本质上是到家模式的一部分,这种到家模式在物流配送的模式上,和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类似,属于即时配送领域,而传统的电商是B2C配送。但是叮咚到家和朴朴超市和美团、饿了么的差别在于,是自营商品。
近年来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沃尔玛山姆和永辉这样的线下零售巨头开始结合门店布局前置仓(永辉叫卫星仓),这些前置仓在供应链上可以共享门店的供应链,在其他方面则与单独的前置仓模式面临一样的挑战和机遇。
3
五个终极追问
一方面,前置仓模式是当下生鲜领域最受关注模式之一,另一方面,这个模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很多质疑。这个质疑除了生鲜电商时代留下的关于能否盈利的拷问外,还有更多追问。
在这方面,对于前置仓质疑最多的恰恰是另一家即时配送公司,京东到家的蒯佳祺在一次采访中,一次性的针对前置仓提出了五个问题,后来外界对于前置仓的质疑,基本没有逃出这五个问题的范畴。蒯佳祺认为,到家模式是一个高门槛模式,而不是一个低门槛模式,前置仓只是到家模式的一种解决方案。
蒯佳祺的五个问题包括:1 前置仓的引流成本;2 前置仓的房租成本; 3 前置仓的仓内作业效率(人力); 4 前置仓的货损究竟有多少; 5 前置仓的补货成本。
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房租成本,一般认为,前置仓选址门槛更低,更容易找到合适物业,和同类的便利店和社区店比,房租成本更低。
但是蒯佳祺提出的反驳理由是,既然要看生鲜品类,就不要和不卖生鲜的便利店比。和大卖场相比,由于大卖场租约更长,一般是10年,平摊下来成本并不高,但是前置仓有几个可以做到那么长租约?虎嗅网主笔房煜还提出过一个观点,随着千仓大战的激烈进行,以及前置仓面积的逐渐增大,一线城市仓的优质点位毕竟有限,房租水平也有可能上涨。
另一个公认比较大的挑战是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门店功能的前置仓如何引流?超市外送专家张陈勇就认为,前置仓模式在早期面临三高的挑战:
首先是每个前置仓的固定成本比较高,房租、水电,基本人力,固定成本不可能再降低,需要3000块钱左右。
其次是引流费用比较高。让消费者去安装APP,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以叮咚买菜为例,线上推广时,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加起来要68块钱的红包。
第三,早期前置仓要保证顾客体验,需要较高的商品丰富度,做到1500个SKU。但初期单量不足时,生鲜商品很容易损耗。
综合来看,目前对于前置仓模式的疑问主要是,从用户体验角度,效率确实有提高,但是后台成本特别是仓内成本是否真的能降低?这又包括损耗和配送两方面。
目前,所有做前置仓的公司都会强调自己有大数据算法支持,通过算法来匹配每个仓的选品和订货。从数据上看,各家提供给媒体的损耗率在1-3%之间,普遍低于业内公认做生鲜商品最好的永辉超市,目前永辉超市的生鲜损耗大约在4%。问题是,虽然永辉超市的生鲜损耗看上去比前置仓还高,却已实现盈利。
另一块明显高企的成本其实是人力成本,根据实地走访,在北京一个300平米的仓,仓内作业人员加上配送人员不少于20人;在上海,张陈勇测算叮咚买菜一个仓如果保证日均1500单,需要29个人。与之对比,一个150平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不过才需要5-7个人。
所以,现在的前置仓模式,相当于一头在挑战生鲜电商多年未接的盈利之谜,另一方面还要破解到家服务的人力成本之踵,应该说盈利之路还很漫长。
现在,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设法提高客单价。对于叮咚买菜这种品类杀手模式,外界的担心是,即使把蔬菜这个主线做的再好,也无法破解这个品类低客单价、高损耗的天然属性。所以,突出生鲜,做全品类的做法被认为更有前景。
但是作者认为,前置仓之所以会崛起,是因为它牢牢抓住高频、刚需这两个特点,锁定了部分白领人群。一旦品类泛滥,则到家服务的时效、体验都有可能泛滥,而在当下的市场,一旦脱离高频、刚需,其他品类的购买需求则很有可能被其他渠道分散替代。至于在前置仓领域想实现赢家通吃,则是没有认清楚前置仓的线下重基因,仍旧是把前置仓看成是电商模式的一种。而这个问题在本文开头已经解释过。在买菜做饭这个市场,市场格局未来很可能与中国餐饮的市场格局相似,只有品牌的巨头,没有规模的巨头,集中度长期分散。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前置仓模式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电商模式,也不同于物流分仓备货的新业态,它还是给生鲜市场的多年困局带来了曙光。高频、刚需、到家这三个关键词是这个模式的本质。这个模式的复杂和难度就在于,它本身自带着电商和物流的两种基因,这两种基因有重合又有矛盾之处,电商的基因本质上是精选爆款思路,而物流则强调网络效应来降低成本,未来好的模式,必须能够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点,才能够胜出。
(来源:商业咖啡 胡安)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前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