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的生鲜市场谁都想吃,但是都还没有吃到。据我所知,某个巨头为了布局生鲜,内部测试了七种模型,但是并没有找到哪个是正确的。大家都在焦灼探路,目前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型跑出来,也没有哪个说是对的。
2015年12月,我和黄峥第一次见面,跟他有过激烈的碰撞。我认为99%的生鲜电商必死,黄峥说他有着不一样的观点。
三年前,新经济100人曾在文章中详细解释过我的观点:
这两年,生鲜电商是投资热点,但99%的生鲜电商会死在春天到来之前。生鲜电商受制于两大顽疾:第一,电商天然地追求规模化,然而规模化必须有上游产品的规模化,如本文前述,上游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暂时无法解决;第二,全国冷链物流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中的损耗率是生鲜电商降低成本的桎梏。中国冷链的建设非是一家公司、几家VC能够解决的,也非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动员。
——2016年1月8日 《新经济100人:2016年后,新巨头将在这些领域诞生》
几年过去,我们两个人当时的判断都没有错,99%的生鲜电商确实失败或者转型了,黄峥可能就是剩下的1%,拼多多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解决了生鲜难以大规模生产的痛点。
最近,盒马的关店一度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曾经盒马被认为是生鲜未来的解决方案之一。随着关店,盒马模式又被打上了问号。加上社区团购、前置仓等新模式涌现,那么是不是盒马模式错误,新模式正确呢?我认为未必。
对于生鲜未来可能的模式,我们一一分析:
1、大中型超市
这一类指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店」,就是所谓的盒马模式。
和打仗正好相反,冷兵器时代是「一寸长一寸强」,就是说兵器越长优势越大。生鲜则是「一寸短一寸强」,我认为生鲜在离人越近的地方价值越大。
因此,我认为大中型超市在未来占整个生鲜市场的比例不会超过20%,因为它覆盖5公里左右,相对还是远了一点。
并且,大中型生鲜超市不适合创业公司干。一家店5000平方米,前期投入资金要2亿元,10家店就是20亿,投资太大,你说哪个创业公司能支撑这么大的体量。
但是它适合谁呢?巨头,也包括国资背景的公司。它们有大量闲置资金,可以做长期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到10-20年,这样才能支撑起大中型生鲜超市的发展。
盒马的收缩,我认为只是当下的调整,阿里内部的问题需要几年时间消化、整合。未来巨头、大资本仍旧有机会吃下20%的市场。因为这种业态品类齐全、商品丰富,能够满足周末集中采购等场景下用户的需要。
2、社区生鲜店
社区生鲜店的面积平均在200-300平方米,开在小区附近,距离用户500米以内。它们一定会分流盒马的部分流量。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家会选择社区生鲜店,而不是五公里外的大中型超市。
但社区生鲜店要保证足够的竞争力,必须「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在店内,蔬菜、水果、肉蛋、水产四大品类必须要满足。只要少了一种,消费者就会去品类更丰富的大中型超市。但是这四大品类在供应链上是完全没有任何重叠的,你去批发市场看一看,卖蔬菜的和卖牛肉的一定是不同的人。
所以社区生鲜店的难点在于,要找到同时懂得这四块业务的店长。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