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OYO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现象级公司。
通过整合碎片化单体酒店,从品牌、成本、人才和渠道等维度赋能单体酒店,给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品质旅居生活空间,OYO成为酒店业的黑马。有媒体表示,互联网酒店平台只有两种,一类是OTA,一类是OYO,OTA与OYO上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大戏。
OYO与OTA不再相杀
5月30日,在OYO酒店升级2.0发布会上,OYO公布的数据是全国上线超一万家酒店,五十万间客房,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单品牌酒店,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六大管理酒店集团,这一切只用了一年多时间。
OYO的快速崛起,一度让OTA平台紧张不安,尽管OYO给OTA平台带来了更加优质、丰富和全面的客房供给,然而OTA平台依然担忧OYO在掌握大量酒店客房资源后,会变身为OTA与其竞争。出于防守心态,OTA对OYO的崛起进行了反制,一方面,携程、美团纷纷下线带有OYO前缀的酒店,另一方面,OTA各自推出了类似OYO的业务,如索性、轻住和OYU,均是以免收加盟费的形式解决单体酒店的痛点。OTA平台与OYO的关系,被媒体解读为“相爱相杀”。
OTA平台对OYO酒店的反制没有赢家,但OTA平台将OYO拒之门外的逻辑不难理解,对于新物种的警惕,是企业的本能,事实上,2015年OYO刚在印度兴起时,就遭到了印度最大OTA MakeMyTrip的封杀。不过很快,OYO就跟MakeMyTrip签订了合作协议,两者的关系很快从“相杀”变为“相爱”。
在中国,类似的故事也在上演,在遭遇中国前两大OTA巨头携程和美团封杀后,5月27日,携程与OYO握手言和,双方将在流量互换、场景互通、数据运营、品牌宣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5月29日,美团与OYO战略合作,美团酒店将对首批入驻的OYO酒店提供流量、数据运营、品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现在用户在携程和美团均已能够搜索到OYO字头的上万家酒店。加上此前与飞猪、同程、途牛等平台保持的合作关系,至此OYO已经接入所有主流OTA的流量。
携程和美团不约而同地与OYO握手言和,体现出的趋势是,OYO不是OTA的对手,两者合作的空间远远大于未来竞争的可能。
OYO与OTA为何冰释前嫌?
为什么5月底,OYO与携程和美团会冰释前嫌?
有媒体给出的答案是OYO“用钱开道”。然而事实上,OYO和OTA的问题并不是用钱解决的。一方面,酒店向OTA平台支付通道费和佣金是成熟商业模式,OYO是酒店品牌,自然不能例外。另一方面,如果OTA平台依然将OYO当敌人,就不会与后者合作,这就像阿里不可能花钱去微信买流量一样。OTA平台与OYO冰释前嫌的根本在于消除误会:OYO无意跟OTA竞争,现在不会,未来更不会。
在酒店旅游行业,OTA扮演着连接用户与酒店的角色,各自模式又有不同,携程去哪儿和同程艺龙都是传统OTA模式,将旅行社模式搬到互联网上,其核心商业模式跟旅行社一样,靠赚取差价、捆绑销售等,相当于电商领域的B2C,一切业务逻辑都围绕出差旅行。美团和飞猪强调平台模式,旅行服务商到平台来开店,流量经营是核心商业模式,飞猪“挟流量以令商家”,美团“用场景和流量连接商家”,一切逻辑从用户生活服务需求出发,用一个场景拉动又一个场景。
不论什么形式的OTA,都跟OYO有本质不同:
OTA重流量,OYO重运营;
OTA主打线上,OYO侧重线下;
OTA偏需求场景,OYO偏供给赋能;
OTA获取C端客源,OYO优化B端房源;
OYO酒店赚酒店价值提升的收益,OTA赚流量变现的收益。
至少在目前阶段,OTA与OYO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关系。
OTA是OYO不可或缺的销售和营销渠道,OTA平台的优势是流量、场景、会员、数据、技术等,OYO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将OTA的这些能力,更好地落地到单体酒店,比如OYO有专门的团队帮助单体酒店做好OTA渠道的管理和运营,独立研发且在不断迭代的PMS系统正在被更多业主应用。
OYO帮助OTA平台上的酒店做好品牌、服务、体验,改善供给的同时,帮助单体酒店更好地连接OTA平台。OYO本质上是酒店行业的“中间人”,优化供给侧,连接需求侧,填补酒店行业供需关系之间的鸿沟,让长期受困于品牌、品质、渠道和专业运营不足的中小型单体酒店价值得到释放,OTA平台自然将从中收益:更多的酒店订单。
在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后,“下沉”成为行业大势,OTA平台下沉面临的问题很明显:下沉市场的酒店特别是单体酒店很难适配OTA平台的体系,不懂OTA渠道的运营,比如没有PMS系统,比如没有品牌,再比如体验不好。OYO一直战略下沉,其预计今年合作门店将覆盖全国超过三分之二县城一级的酒店市场,有望成为边远地区商旅客户的优先选择,OYO将成为OTA的下沉桥梁。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O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