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这是新零售时代供应链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
新零售行业的两大标杆,先后遇到了瓶颈。
今年年初,受连年亏损影响,永辉将“超级物种”的业务板块从上市体系中剥离;就在前不久,一家位于苏州昆山的盒马鲜生,在短暂运营8个月后停业闭店。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两家标杆,从无人超市到无人货架,无数打着新零售旗号的玩家纷纷铩羽而归。而今,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问世近三年的新零售,仿佛悄然间来到了“三年之痒”的怪圈。
行业的症结出在哪里?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风口上的线下
线下门店的重焕生机,是新零售问世以来的一个显著特征。
曾几何时,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可谓是哀嚎遍野、满目萧然,大部分以百货、超市为主营的零售商业绩持续下滑,有些甚至以关店告终,其中不乏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这样的知名商超。
相比之下,电商的发展如日中天,凭借着便捷与价廉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足不出户即可送货上门的网购,无数快递小哥走街串巷忙得不可开交。鲜明的反差之下,是线下零售面临的阵痛以及对前景的迷茫,不少人甚至抛出了“电商已兴,零售消亡”的论调。
尽管电商曾一度把实体零售业冲击得风雨飘摇,但看似风光无限的线上零售,真实力量却并非人们想象得那般强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为9万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1/4;换言之,在整个零售行业中,超过75%的规模是在线下完成的。这从侧面凸显出线下零售的市场要比线上大得多。
正因为如此,各路玩家一拥而上,纷纷发力线下。悄然间,实体零售不仅迎来了“第二春”,还站上了风口。
在布局线下的赛道上,玩家们可谓不遗余力,例如,阿里入股新华都和高鑫零售,腾讯继续巩固与永辉超市的结盟,各种零售便利店主更是在“一夜之间”成了互联网巨头家的“员工”。商家们的各显神通,推动了零售终端的全方位升级,而消费者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新零售时代的到来:
比如,生鲜超市的诞生,让人们如同置身水族馆般,对各种虾兵蟹将一饱眼福的同时,还实现了“逛吃逛吃”的梦想;书店开始售卖咖啡,大型商场里出现了室内花园与溜冰场,人们逛店的过程中不仅能购买商品,还可以顺带享受吃喝玩乐的一条龙服务……
上述种种,着实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改造升级后的门店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以线下为切入点来推动新零售的发展,是成功的。
然而,正当人们为线下的繁荣而鼓舞时,业内却出现了一丝不和谐。统计数据显示,超过90%的生鲜电商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而开篇提到的“超级物种”与盒马鲜生的瓶颈,就暴露出了行业的共性问题。那便是利润的重要性。
客观地说,门店属于重资产运营,且不提租金、人力与运营的各项成本,单从线下门店的改造升级与扩张上看,就需要大笔的现金支出,资金实力一般的玩家根本承受不了太久。更何况,仓储网络的建设步伐要滞后于实体零售业态的飞速扩张,一个城市尚且还好,倘若目标范围是全国甚至海外,相应的成本势必要进一步上涨。
需知,新零售的玩法再多,终归是一门生意;既然是生意,于商家而言,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管各种新模式有多么夺人眼球,褪去华丽的外衣,其底色都是“利益”二字。纵然像无人货架这样的新兴业态,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资本的垂青,可一旦风口退去,资本撤离,平台却迟迟找不到盈利的方法,结局很可能会是一地鸡毛,黯然退场。
所以,发力线下固然不错,但却不够。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