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会的“多多农园”
不难发现,阿里、京东、苏宁等老前辈们在这波农货上行的竞逐中,姿态凌厉,相信走在前面的拼多多也感受到了它们的“来势汹汹”。
然而,论拼购,有一种学不会叫拼多多;论农产品上行,有一种学不会叫多多农园。
雪莲果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雪莲果,引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和土豆同源,目前,主要集中在滇东一带种植,在2017年之前,国内雪莲果充其量只是一种煲汤食材,主要销往两广、福建等南方城市。
而2017年之后,雪莲果在拼多多平台上引爆,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网红水果。正可谓是根正苗红的“拼”水果。
2018年,拼多多团队开始在云南当地雪莲果主产区——丘北文山培育新农人来推进雪莲果上行。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告诉地歌网,2018年,拼多多售出超过3600万斤雪莲果,带动云南雪莲果种植面积由2016年底的6万亩,激增至2018年底的超过9万亩。
雪莲果开始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日前,“多多农园”第二站落地云南文山开始带动雪莲果产业化。按照项目规划,2019年,“多多农园”将在云南推进5个示范项目,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推动100个“多多农园”项目落地云南,覆盖500个贫困村,培养5000名云南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个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
表面上拼多多“农产品上行”在营销端势如破竹,实际上,“拼”只是拼多多的表,它的模式有更深次的里子。
首先是在需求端的突破,换言之,拼多多能创造用户需求。
数据显示,2018年,创立3年的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之一。期间,平台累积诞生13款销售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单品和超过600款销量10万+的爆款农货单品,开拓了包括雪莲果、百香果在内的全新市场。
云南的雪莲果、广西的百香果......这些非传统的水果因为拼多多而成为很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新宠。据企鹅智酷统计,截至2017年底,已经有24.8%的消费者通过拼多多,购买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拼多多从创立至今,目前其平台的GMV和用户数据仍在急速增长,据披露,2019年拼多多大概率实现9000亿到1万亿之间的GMV,年买家超过5亿,自有APP月活在3.5亿左右,这个体量上的增速,堪称猛犸象奔跑。
拼多多开拓全新需求的比例还在持续提升。
在渠道不是问题的今天,缘何拼多多占据了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拼购模式并非拼多多首创,之前有,之后也将会有一批跟进者,然而,裂变式地增长的本质并不是做了拼购就能成,很多中心化的平台终究是不得要领,不得精髓。
与京东、阿里等货架式电商相比,生在移联网,长在移联网的拼多多,它开启的游戏式拼购本就不同。拼多多模式是一种“货找人”的模式。
以前消费者缺啥买啥,没醋了要买瓶醋,过年了要买件新衣服。不论是大卖场还是传统搜索场景下的电商,本质是“人找货”,是在检索消费者已知、已掌握的信息库,考验消费者自身的商品“知识储备”,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既有需求,但很难激发潜在需求。
拼多多通过“货找人”的去中心化交互,激发了消费者的需求,再通过社交裂变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广告和市场教育,其口碑传播的时间极限压缩。
拼农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证明拼多多在培养新的消费习惯的成功。
因此,拼多多“爆款效应”直接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的改造有了底气和信心。
坐拥4.43亿用户和超过200万商户,拼多多C2B反向定制则有了掌舵的罗盘。
“多多农园”模式仍旧回到“产销”的原点上做创新,将继续推进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其在“农产品上行”中率先采取C2B预购模式,先一步聚合海量购物需求,反向驱动供应链,可以使农货采销流程精简为“原产地→物流集散地→消费者”,这种产地直发的方式,将供应链压缩到了最短,大幅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成本。
拼多多在产业链的改造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还有技术。
据地歌网了解,多多农园有一套“两网”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即“天网”和“地网”。
“天网”是指拼多多依托分布式AI的技术优势,基于全国消费者需求,打造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也就是通过技术来实现多元化的需求匹配,市场需要什么就来生产什么,真正实现小农户无缝连接大市场。
多多农园所组成的扶贫兴农网络其实就是“地网”。
在拼多多的愿景中,地网将和天网协作,从而实现,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深度贫困地区的农货以最短链条对接4亿消费者需求。
学得会的拼购,学不会的拼多多,学得会的“农产品上行”卡位,学不会的是拼多多在“产、销”两端的系统性深耕。
其模式的精髓在于通过需求带动生产,需求量规模化之后,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带改造升级,从而走出了一条从需求到生产,再到优化生产、进一步扩大需求的正向循环路径。
面临同行的各种狙击,拼多多却成了“不倒翁”,原因大抵就在此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