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
不同于女性的冲动型消费,男性的消费更加理性。都说女性对于价格较为敏感,爱讨价还价,而在男性消费者中他们也是“价格敏感型”,但与女性不同的是他们更加注重综合性价比,心里有把“秤”。“从我们的后台数据可以看出,男性对于价格也是很敏感的。主要体现在男性用户对于积分、活动折扣、邮费、到货时间等都会进行,且还会进行多个平台比对,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平台。”大魁对亿欧分享到。
对于品牌的粘性强
男性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品牌,以及关心隐藏在商品背后的附加值。在多数的男装店中,可以看到与女装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款式不多且容易搭配。虽然男性消费的频次比女性低,但是客单价整体比女性高。而男性在第一次消费之后对该品牌满意,那他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都要高于女性,一旦形成忠诚度往后的消费行为就会变得很简单“惯性消费”。
钱宝祥认为,相较于女性,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男性的心理预期。同样是衬衫,男生对于他只要是合身舒适他们就很满足了。但是,女性就一样了,衬衫款式、设计、价格、颜色等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满足。
由此,男性也成为了高端消费品中的主力人群。据《中国奢侈品网络消费白皮书》显示,网络奢侈品消费人群中男性、女性占比为47%、53%,但男性的客单价比女性高6%。消费频次在三次以及上的男性用户也比女性高3%。
热衷于电商消费
如果说购物中心是女性消费者的战场,那么电商消费渐渐开始成为男性“败家”的场所了。经常去逛商场的人能看到商场明显的“两性”布局,女性消费门店(服饰、美妆等)的占比远超于男性。男性去逛线下门店一般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女性即使带有目的性逛街,其注意力会被商场里的其他展品所吸引。
随着电商、物流、在线支付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男性消费者所追求的便捷性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男性的消费欲望。
年龄层级不同,消费品类也不同
谈到“女性经济”的消费品类,大多在围绕在服饰、美妆,消费领域大多比较固定,即使是成年之后,或者有了“妈妈”这新身份,她们消费领域还是服饰、美妆再加一个母婴。
据前瞻经济数据统计,16岁~25岁年龄段的男性消费集中在体育、游戏、服饰等;26岁~36岁年龄段消费品类开始转移到3C电子产品、汽车、旅游、保健等;37岁~50岁年龄段的中年男性经济能力已经较高,这个年龄段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手表、奢侈品、汽车、旅游等;而51岁以上的男性则更注重于个人健康的消费支出。
相比于女性,男性群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领域存在较大差别,品类边界性更强。
从国内各年龄段男性人口结构来看,20到40岁的年轻男性消费意愿高,更是成为了“男性经济”中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更加喜爱“帅、酷、潮”的商品。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用户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消费行为“商品二次贩卖”,这主要体现在高净值的球鞋市场。
Highsnobiety的《二手球鞋行业的观察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或已达到60亿美元。而国内的球鞋市场也达到了10亿美元。而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球鞋市场。
大魁介绍到,男性对于球鞋的二次贩卖,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主动行为是知道这个鞋子具有收藏价值,价格在涨,想赚其中的价差;被动行为是,不喜欢或不想再穿了,会挂到相应的平台上进行变现。
结语:
在当下这个巨变的时代中,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风云瞬息万变,每一个动向都可能是一个机会。男性消费力弱的刻板印象已不再适合这个时代的男性,他们已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相比于早已被瓜分的差不多的“她经济”,或许“他经济”的想象空间更大,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京东”。
来源: 亿欧 肖玲燕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他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