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顺丰旗下的生鲜电商平台——顺丰优选被爆出在上海、武汉、青岛、成都等地的线下门店大批关闭的消息。据称,顺丰优选将退出华东、西南市场,只保留北京和华南市场。
顺丰自2010年涉足电商领域,至今已近十年。从最初的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到明星项目顺丰优选,再到后期的嘿客和丰趣海淘,顺丰的电商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从O2O到无人货架,从跨境电商到新零售,顺丰的电商布局不可谓不广泛,但这些项目的结果最终却大多不尽如人意:有的已走出人们视野,有的不温不火,有的甚至拖累了顺丰的主营业务。
去年9月底,成立6年的顺丰优选第7次换帅,再到近期出现的大面积关店潮,作为王卫寄予厚望的“金牌”项目,顺丰优选似乎也逃不过命运多舛的悲惨结局。
“顺丰根本就没有电商基因。”
这是大多数人给顺丰电商的坎坷命运作的一个解释。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电商路
回顾顺丰近十年的电商之路,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十年前,在中国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之下,传统公司纷纷自建电商平台,顺丰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2010年8月,顺丰正式推出了第一个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以出售食品为主,含少量3C产品,同时还做了配套的支付平台——顺丰宝;2012年初,顺丰旗下的礼赠平台——尊礼会也随后上线。
不过和大部分传统企业的尝试结果一样,这两个平台的整体经营并不理想,之后便相继停运。
虽然介入电商领域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王卫并不打算放弃这块“大蛋糕”。很快,另一款O2O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于同年5月31日上线,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营生鲜和进口食品。
“这是顺丰一贯的特点,没做成不要紧,不行就换个方向再去小心尝试,直到把一件事情最终做成为止。”一位老员工如此评价顺丰对电商市场的执着。
与前两个项目不同的是,对于顺丰优选的命运,作为掌门人的王卫似乎已有十足的把握:“这是一个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项目。”
汲取之前的教训,顺丰内部曾对顺丰优选到底从哪里切入有过深入的探讨,讨论的结果是:其他品类如服装、3C等都已经有比较优秀的电商平台,但高端食品以及生鲜市场还没有表现特别突出的公司。
这是一个机会
“生鲜食品是电商们最不敢碰的品类。”讨论结果一致认为,“因为这些产品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仓储和配送,而复杂的全程冷链物流系统投入高、管理难,一般平台没有这个条件,也不敢轻易尝试。”
在该领域布局多年的顺丰,这一方面的优势自然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初涉电商的物流企业,顺丰优选的短板也非常明显。
首先,电商是平台模式,如何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流量才是关键。顺丰虽有强大的物流体系,但单单一个“导流”的难题就足以让王卫束手无策。
其次,电商和物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物流主要解决的是供应链后端的诸多问题,而电商则需要考虑用户的消费行为、销售策略以及仓配、品控等各个环节,以服务起家的顺丰在全方位把控方面似乎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新手”顺丰犯了一个电商行业几乎没有补救余地的错误:大量铺设线下店、模式过重,导致亏损严重。
即使之后顺丰将顺丰优选从直营改为加盟模式,但为了防止服务质量下降而控制流量,导致本就流量不足的平台更加缺乏流量支持。
所以,尽管生鲜电商的切入为王卫的电商之路开了一个好头,但“路漫漫其修远”,顺丰电商的这条路走得颇为坎坷。
2014年,顺丰又推出了O2O社区店——嘿客,试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但因门店商品仅作展示之用,消费者需要线上下单线下自提,不符合社区追求效率的本质而饱受诟病,之后大量关店并更名为“顺丰家”。
第二年,顺丰借助其物流优势推出了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但没有品控经验的顺丰很难控制假货,仓配经验缺乏也让顺丰难以控制订单数量,导致下单和退货困难等问题频繁凸显。
不仅如此,在已有顺丰优选的前提下,顺丰于2016年又推出了新的电商平台——顺丰大当家,两个平台都是主营生鲜,区别只是在于顺丰优选以自营商品为主,而顺丰大当家则是B2B2C模式,连接供应商、卖家和消费者。
此后的两年里,顺丰还相继推出了“丰E足食”、“WOW哇噢”、“丰溯GO”等平台布局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以及新零售领域,却都没有太大起色。
用一句话形容顺丰的电商之路就是:“一个风口都没错过,一朵浪花也没激起”。
十年征战,王卫电商梦碎?
屡战屡败的顺丰,为何对电商业务如此执着?
王卫似乎早就给出了答案。
2011年,他曾在一场私人聚会上说道:“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一语成谶。电商对顺丰来说,也许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
1993年,乘着改革的春风,民营快递迅速崛起。一开始,在珠三角单打独斗的王卫和在长三角抱团取暖的“桐庐帮”似乎就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桐庐帮”凭着加盟制的野蛮打法以及肯吃苦的草莽精神,很快在长三角攻城掠地并扎下根来,但同时也导致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而顺丰最初通过“割价抢滩”的策略快速抢占市场后,及时调转方向将所有网点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确立了中高端市场的差异化定位,与“通达系”的差距也就此拉开。
改变发生在2006年。那一年,圆通的董事长喻渭蛟在一个星夜赶往杭州,会见“淘宝之父”马云。经此一面,“通达系”终于在电商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跑道,业务量陡增,开始集体起飞。
随着电商产业的繁荣,以电商件为主的“通达系”和以商务件为主的顺丰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这才有了王卫在那次私人聚会上的电商决心。
的确,顺丰在某些方面也真的具备做电商平台的天然优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顺丰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