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面对的变化
不过,形势在2018年出现了恶化。
2018年,京东集团自由现金流为-79亿元,是自2013以来首次出现负值。而市值也在年初的719亿美元高点跌去400多亿一度逼近2014年上市时。
要明确的一点是,京东物流其实是同时面对BC两端的生态体系。
京东物流的不断发展,有其必要的前提。即服务对象——京东商城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GMV的不断提升。基于京东B2C的模式,京东需要提升C端用户的体验,就不得不从B端求解。
换言之,只有不断推动B端商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才能维持住京东商城优势。因为,在这一过程中,阿里系不仅不断加码四通一达削弱京东的物流优势;天猫的崛起,也让“正品”这张牌没了说服力。
比如,京东的“一盘货”模式,从产地仓、销地仓、B2B、B2C等多个仓库整合以及园区化管理,实现统一调拨、统一补货、统一运输、统一配送,减少了冗余的库存和仓间调拨的次数,以提升整体效率。
维持这一逻辑的前提是,京东商城扩张“两板斧”必须有效,其一为不断扩充品类;其二,为市场不断下沉。只有这样,京东才能维持合格的自由现金流。
但京东在成功从3C到图书、超市的不断成功扩充过程中,在最为关键的服装等女性化消费大头一直起色不大;而另一边,下沉市场生长却生长起了一家拼多多。
作为对比,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105亿,同比增长15%,环比基本持;而上一季度,淘宝年活跃用户数为6.36亿,同比增长23.46%;拼多多截至2018年底的年活跃用户数为4.185亿,同比增长71%。
换言之,京东商城的增长乏力,京东物流的价值便蒙上了未知数。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当年支持京东自建物流的张磊的高瓴资本。在京东上市之后,就一直维持着坚持的节奏。而在去年6月,高瓴资本一边减持京东6亿美元股票,另一边买入阿里9亿美元股票。此消彼长间,阿里接过了京东高瓴资本第一持仓的头衔。
对于当下京东物流而言,必然需要证明其具备不依赖京东商城用户增长,独立产生价值的能力。
一方面需要解决单量太少的问题。看起来,目前最主要的电商件、商务件、个人件都是京东物流可能发力的方向,但实际而言并不乐观。
目前,阿里已经集齐通达系,这意味着阿里电商体系中的电商件与京东无聊基本无缘,更别说对物流成本要求更加苛刻的拼多多;商务件方面,顺丰已经基本垄断收派网点、中转场、干支线、航空枢纽等核心资源,还有手握50架飞机的强大运力;
而仅剩的个人件,不仅市场天花板有限,京东目前甚至做不到相比通达系有价格优势。之前更有媒体发现,刘强东在信中提及的配送员的确月入8万,但他在2月到3月的13万揽件几乎全部来自一家企业而非个人散件。
换言之,看起来热闹的京东物流自救行动几乎很难仰仗C端。
2018年1月,刘强东曾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京东物流计划独立上市。随后,京东物流获高瓴、红杉、腾讯等多家机构的25亿美元入股,估值约达到1000亿元。
而在之后,京东先后以7.89亿元入股中国物流;以21.06亿元投资物流地产商易商红木;以6.18亿元拿下科大智能5%股份,后者有智能物流和工业机器人的相关业务。
连起来,不难看出京东此时投资新宁物流的逻辑。
资料显示,新宁物流此前业务已扩展至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租赁、跨境电商、家电供应链、化工物流等领域,业务覆盖物流、客运、出租车、危险品等行业。目前已通过自营云平台和合作管理平台链接超过100万车辆。
结合京东此前在B端的一系列布局,投资新宁物流的显然意在提升京东科技研发方面的实力,尽快实现物流技术对外输出。这对于当下造血困难,通达系被阿里资本一手把持的,导致投资无处可去的京东而言算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只有这样,在当下全面转型B端的大趋势下,京东才有可能重新建立起当年自建物流时,资本市场的信心,获得相对理想的自由现金流。
来源: 亿欧网 科技唆麻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京东物流 |